王琪:谁说中国母亲不会“生”孩子?
对于临产妇女来说,分娩既是一种企盼,也是一种恐惧。她们必须面临着一种抉择,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剖腹产。那么究竟哪种分娩方式好?不加分辨的选用看似省力、“方便”的剖腹产有什么危害?
就以上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王琪。□本刊记者 熊建强剖腹产被滥用
阴道分娩也叫做自然分娩,它的过程是:等到临产开始,靠子宫收缩的自然力量,孩子通过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通过产道逐渐的娩出来。这个过程不但孩子经受了考验,母亲也经受了考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使得母亲和孩子面临一些潜在的危险,剖腹产应运而生。
但过高的剖腹产率显示:中国女性的生子出现了问题。
《齐鲁周刊》: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父母那一代或者更远的一些古人,她们都是自己分娩的,剖腹分娩和自然分娩有什么样的趋势呢?
王琪:刚才你说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说经过10个月的孕育,实际上每个准妈妈都面临这个问题。胎儿从妈妈的产道里面娩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从古到今人类的自然的繁衍过程都是通过自然的分娩过程逐步完成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剖腹产技术的引进,使得我们很多母亲认为剖腹产是非常普遍的方法。
目前来看,确实在全国范围内剖腹产率也明显提高。在某些地区已经达到50%以上,这个问题摆到我们面前,它显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女性不会生孩子!所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齐鲁周刊》:现在孕妇在选择剖腹产和自然分娩的时候,一般是自己选择的多,还是医生指导或者是医生建议的呢?
王琪:当一个妇女怀孕的时候我们建议她定期保健,根据她骨盆的条件、胎儿的大小……种种情况给她一个综合的评价。在普遍的人群里面大概有15%—20%的妇女医生建议她做剖腹产。
由于妇女的骨盆的形状不能够使得孩子顺利分娩,有可能做剖宫产手术。其次是胎位异常,在分娩过程,正常的胎儿位置应该叫做头位,相对于母亲来讲胎儿头应该是朝下的,这个位置在所有的孕妇里面大概占到95%以上,这种胎位可以使得母亲在分娩的时候顺利分娩。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先进入妈妈产道的部位不是胎儿的头部,这样的话孩子可能出现并发症。有的时候像臀位的孩子,甚至没有和妈妈的产轴相一致,成为一个垂直状态或者是交叉状态的时候,胎儿根本不能够进入到母亲的产道里面。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够阴道分娩的,像这种情况都是做剖腹产手术的。
另外一部分是妈妈有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说妈妈在怀孕期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妈妈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可能由于产痛或者由于分娩的刺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妈妈以前做过比较大的手术比如说心脏手术,或者有一些其他的内外科疾患,这种情况下,一旦自然分娩对妈妈产生危害。所以医生也建议她做剖宫产分娩手术。
这种情况占到所有的孕产妇的手术几率应该是15%到20%是比较适宜的。100个孕妇里面应该只有20个人是剖宫产分娩,其他的70人、80人应该是建议阴道分娩的。
请不要放弃自然分娩
根据王琪的临床经验,过高的剖腹产率对产妇出现并发症和孩子的死亡率并没有更明显的改善,且有可能出现“剖宫产综合症”。
《齐鲁周刊》:有人说顺产的孩子不聪明,剖腹产的孩子聪明,因为在手术中小孩不会受脑部的缺血挤压,您觉得这种看法正确吗?
王琪: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说明这样的问题,很多母亲选择剖腹产确实有这样的倾向。但是从我们统计的数字来看,剖宫产率过高了以后,妈妈出现并发症和孩子的死亡率并没有更明显的改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剖宫产的频率会使得孩子和妈妈脱离危险的状态,但如果妈妈没有危险的状态下而剖宫产比率的增加,妈妈面临的病发症也会增加,比如说感染、大出血、子宫损伤等等。另外,孩子的产伤可能产生其他一些危害,比如说在分娩手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胎儿娩出的困难。也会出现在分娩的过程当中产伤,我们叫做“剖宫产综合症”。
《齐鲁周刊》:是不是小孩在剖腹产过程中少了挤压的过程?
王琪:因为孩子在子宫腔里面浸泡在羊水里。孩子分娩以后会建立自己的呼吸,往往通过产道的挤压,对孩子在气道里的液体会产生挤压,促进他的排出。我们曾经检索到这样的数字,一组是剖宫产的孩子,一组是阴道分娩的孩子。我们发现剖宫产的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会增加。
《齐鲁周刊》:医学标准上的高龄产妇是不是100%建议她剖腹产呢?
王琪:并不是100%建议她,我们还要根据她的情况。如果这个母亲的骨盆正常,孩子大小适中,我们医生建议她适中地进行阴道试产。在医学上、医疗上任何一个措施和干预都是有相对的副作用的,这句话大家有一定的理解。
《齐鲁周刊》:传染性疾病是不是可以通过剖腹产手术降低发病的概率?
王琪:对于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它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胎盘传播。对于产道的感染也确实存在,尤其对艾滋病的病人,胎儿在通过产道的过程当中也可能有感染的几率。所以对艾滋病母亲大部分建议她剖腹产
作为乙肝小三阳的患者,我们往往不建议她因为这个原因采用剖宫产手术。它是通过胎盘特殊的途径来传播。所以她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但是这方面我们拿出来的证据不足。实际上她可能通过胎盘已经传播了,但是因为这个妈妈又放弃了阴道分娩,有可能增加了相应的危险性。
■延伸阅读
接生婆:一个远去的背影
“放松!用力!再用力!”一名额头布满细密汗珠的中年妇女,一边用手轻压着躺在床上的孕妇,一边柔声地安慰道。孕妇在大声地呻吟、翻滚,声音在寂静的山野里传得很远。中年妇女突然神色紧张起来,她看到的不是婴儿的头,而是一只脚。
“胎儿移位了,难产!”中年妇女脑中闪过这一念头。她毫不迟疑地伸出两只手,轻柔地顶住婴儿的脚,慢慢地往回缩,直到婴儿的两只脚平了,她才松了手。
这一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中年妇女感觉是那样的漫长,此时,她才发觉,自己的两臂有些酸痛,内衣也已湿透。
自古以来,中国城乡受落后生育观影响及医疗卫生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产妇选择在家里生产,请妇女帮助接生,这些妇女逐渐成为“专业接生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人家生孩子大都靠村里的接生婆,而在某些山区,至今接生婆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把剪刀、一盆热水、一块脐带布,接生婆拿着“接生三样宝”就走家串户营业了。没有执业证的,收入要看产妇的家境,给钱给物都可以,并不太计较。那时,接生婆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每接生一个婴儿,不仅能吃上一顿好饭,还会受到婴儿全家的感激。
某些山区有一种习俗,当产妇正在分娩时,小孩若迟迟不肯落地,接生婆就要打开箱子,把所有带盖的家具统统揭开,并打开所有的门窗和家具的抽屉,让所有有门的摆设物件全部敞开。还要唱催生歌:“大柜小箱开了口,娃子才敢往外走。”
由于接生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用的器械全是居家用品,不消毒,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而且,接生婆在接生过程中,也不戴经过消毒的手套,赤手空拳接孩子、包脐带,脐带经常发炎。
如果孩子横位,手先出来,她就说,孩子讨钱了,快拿钱来。家人赶紧往接生婆手里塞钱,如果是儿子,还得加倍。生产不太顺利的农妇经常被弄得非死即伤。有这样的顺口溜:“大肚婆难过鬼门关,一脚在阳间,一脚在阴间”。那些接生婆就像鬼门关前一位门卫,产妇的生命就“捏”在她们手中。
如今,“接生婆”这个古老的职业几乎消失。目前,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96%,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责任编辑:陈静)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