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来自监管部门的一纸新规,让很多中小乳企的经营者如坐针毡。据此新规,各地陆续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格进行重新审核。从2011年3月1日起,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其中,新规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不得进行委托检验。这无疑大大抬高了乳制品行业的准入门槛。行业人士分析称,监管部门希望通过成本压力推进行业洗牌。
“预计经过这一轮清理,国内的约820家乳制品生产企业里,至少有两成的小企业面临淘汰。”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一旦淘汰这些小型乳企,市场自然会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国内乳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更加凸显。
新规抬高行业门槛
赶在春节前,陈源(化名)忍痛将自己在山东一个三线城市经营了8年的乳品加工厂卖给了他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针对乳品行业的新规,将依法淘汰和关停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而陈源的乳品加工厂或在此列。
该乳业新规是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三部门于2010年12月1日共同下发的。这个题为《关于在乳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将用两个月左右时间集中开展乳制品工业项目审核清理工作,并要求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于2011年2月前,将审核清理工作的结果上报。到2011年3月,如果相关企业还没有领到生产许可证,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这也意味着从2011年3月起,全国一批中小乳制品生产企业将被淘汰,几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王丁棉说。
陈源在作出卖掉工厂的决定前,也曾考虑过能否再努努力,想办法让自己的企业重新通过这一轮生产许可条件的审核。毕竟经过8年多的经营,这家企业已经有了几百万元的年销售额,并且它的奶粉产品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口碑。但算过一笔账后,他还是放弃了。
因为根据2010年版的《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企业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不得进行委托检验,且检验人员中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至少要在两人以上。而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企业,要求则更严更细。
“这样的检测设备动辄数百万元,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根本负担不起。”陈敏表示,即使融资购买了设备,每天1200元以上的检测成本对这样的小企业而言也很难消化。此外,乳业的检测设备专用性很强,基本只能用于乳制品的质量检测,购买设备的养护成本和退出成本就显得更高了。
加速行业整合
监管部门之所以此番出此重拳,是与我国近年来乳制品安全事故屡禁不绝的现状有关。
前述《通知》内容显示,自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状况虽有改善,但各地问题乳粉案件还时有发生,乳制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违法违规生产,个别企业和个人甚至藏匿和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三聚氛胺问题乳粉,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根据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2010年第四季度,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21.9%,而中小乳企的日子显然更不好过。
据王丁棉预计,再经此番行业门槛提高,类似陈源这样新政后萌生退意的中小乳企经营者不会在少数,这也可能会为蒙牛、伊利这样志在全国市场的企业带来整合的机会。监管部门也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推进这个市场的成熟和整个行业的监管。
安信证券分析师李铁也表示,如果严格按照新规定的标准执行,各地50%以上乳企将达不到要求。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下来,预计还是会有20%~25%左右的小企业被淘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其背后的风险提出担忧。乳业专家汤志庆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整体销量只上涨了7%,但销售额同比增长则达到了22%。抛开各家乳企加大高端产品投入的因素,行业龙头企业争相涨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相关乳业在终端价格上的话语权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二三线乳企忙上市“找钱”
乳制品行业进入门槛被抬高的同时,国内二三线乳企掀起了一波上市融资的潮流。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总部位于杭州的贝因美目前已经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在这之前,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国内乳制品行业里已有雅士利、环球乳业和现代牧业三家乳企登陆港股市场。其中,总部位于黑龙江大庆的环球乳业的成功上市,令很多业内人士也颇感意外。
此外,声称已经连续9年盈利的重庆天友乳业,有计划在2012年登陆A股市场。而福建长富乳业,目前也已确定3年内启动上市的计划。同为地方乳企的河南巨尔乳业、广东燕塘乳业也均已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上市融资的心愿。
“只能说,现在国内乳企的生存压力都比较大,找钱的冲动都比较强烈。”在汤志庆看来,国内乳业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来自于行业里的“军备竞赛”,现在行业里争夺奶源、渠道扩张和品牌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则源于监管部门有意抬高行业进入门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企业的资金负担。
汤志庆表示,对于这些急于扩张的二三线乳企来说,值得庆幸的是,资本市场对国内三、四级城市的乳制品消费前景仍非常看好,且它们主营的奶粉产品的利润还相对不错,它们目前并不缺乏融资渠道。
本文标题:准入门槛提高 两成奶粉企业或遭淘汰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