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受到“不良反应严重”、“致儿童死亡”等指责,国内以尼美舒利为主要成分的儿童退烧药始终处于舆论漩涡之中,其中,最大的生产厂商康芝药业更是成为这起事件的重灾区。正当人们对该产品口诛笔伐之时,康芝药业突然指出,药品绝对安全,此事纯属竞争对手强生幕后操纵;而另一大主角强生则始终未有正面回应。于是这起轰动一时的不良反应事件陷入僵局。与此同时,包括各地药店已经自发将此款药品下架处理。
起因
一个论坛引起的风波
在今年初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夺命退烧药”事件,源起于去年11月召开的一个小规模论坛。当时,该论坛直指尼美舒利肝肾毒性大的问题并宣称,国外禁止给儿童使用,并推荐使用同类产品扑热息痛和布洛芬。
据了解,该论坛宣称:“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后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会议当天,中央电视台等少数几家媒体即在报道中引用了上述不良反应数据。但当时第一波报道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关注。随后,这起不良反应事件在春节后被旧事重提并引起轰动。自此,关于“儿童退烧药”安全性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有逐渐升级的趋势。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扑热息痛、布洛芬、尼美舒利是3类主要的儿童退热药。截至目前,尼美舒利已在中国销售多年。国家药监局在近5年监测期内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如果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来服药,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国际上关于尼美舒利安全性的质疑由来已久。在2007年,欧盟药品审评局全面禁止尼美舒利在12岁以下儿童中使用,并在说明书中强调造成严重肝脏损害风险的特别警示。在美国,该药品没有被批准于儿童中使用。
影响
康芝药业受到重挫
在国内,尼美舒利仍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允许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国家药监局方面在2月18日向媒体做出回应时重申了这一点,并称正在对该药的风险进行论证。国家药监局和相关专家认为,该药本身安全性目前暂无问题,但在销售和使用中,因缺乏监管、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和致死风险增大。
虽然安全性暂无定论,但康芝药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尼美舒利儿童退烧药生产厂家,在此次“致命退烧药”事件中,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企业。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有55家尼美舒利生产厂家,康芝药业是其中的老大。而且,以“瑞芝清”为品牌的尼美舒利儿童退热药是康芝药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此前,康芝药业的招股说明书亦显示,“瑞芝清”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24%、73.01%和80.77%。有数据显示,康芝药业的“瑞芝清”在儿童退烧药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近期,对于海南康芝药业来说,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指责,甚至来自终端的下架,令其腹背受敌。虽然对于这一事件,康芝药业已经发布了两份声明和一份澄清公告并表示,媒体提及的“尼美舒利颗粒”会导致严重肝损害、死亡病例等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与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芝清”无关,但效果甚微。受该事件影响,康芝药业的股票连续数天股价下跌。对于具体的损失数据,康芝药业向记者表示,还没有可对外发布的信息。
发展
康芝将矛头指向强生
非常戏剧性的是,在尼美舒利争议愈演愈烈之时,康芝药业突然将矛头指向美国制药巨头强生,称强生公司是此次“致命退烧药”事件的始作俑者。此前有消息称,海南康芝药业已向海南工商局提交“强生公司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压海南医药龙头企业的投诉信”。目前海南工商局已经正式受理此案,海南药监局也开始介入调查。
康芝药业指出,发布“尼美舒利不安全”消息的论坛是由强生赞助的,强生在本次“尼美舒利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事件中,“有歪曲、夸大事实,蓄意推波助澜,恶意打击对手等不良竞争行为”。康芝药业称,公司还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的权利。对此,一位参与了上述论坛的人士透露:“论坛的赞助方确实是强生公司,赞助费用为100万元。”
目前,强生的两款儿童退烧药泰诺林和美林的成分分别为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康芝药业认为,强生有意打击竞争产品,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对于投诉的进展,康芝药业陆小姐向记者表示:“有专门的部门在负责,如果有情况会及时公告。”
值得关注的是,有媒体报道,强生曾经是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游心目中的行业英雄和标杆。洪江游称:“我心中一直有个目标,如果有一天,有人将康芝称为中国的强生。我们就真正成功了。”
另据了解,康芝药业还曾联系过国内其他尼美舒利生产企业,希望能够联合起来反对强生不正当竞争。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分析,其他企业的尼美舒利产品数量并不大,而且在此次事件中,受到的影响较康芝药业要小很多,所以应该很少有企业响应。商报记者 肖玮/文 代小杰/制表
市场情况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标题:康芝药业尼美舒利风波:不良反应纠纷陷僵局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