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重庆市妇联维权部获悉,在众多家庭暴力的投诉中,没接到一起关于儿童遭遇家庭暴力的投诉。但这并不表示我重庆市没有儿童遭受家庭暴力。重庆市妇联称,对儿童的保护是通过监护人来实现,而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往往就是监护人,所以儿童遇到家庭暴力更具隐蔽性,目前维权存在诸多空白。重庆市妇联表示,将通过探索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科学解决这一难题。
家庭暴力让小孩很受伤
2009年7月,12岁的巫山县福田镇五龙小学学生小雨(化名)的惨死,就是一起典型的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事件。因怀疑小雨“偷”了伯父100元钱,小雨的父亲用尼龙绳反绑住女儿双手,再用竹块猛打屁股。次日,又用木条狠狠抽打女儿腿部。当晚,在堂屋罚跪的小雨倒地身亡。后经法医尸体解剖鉴定,小雨系创伤性休克死亡。
但比起打骂等“热暴力”行为,“冷暴力”更加伤害孩子的心。重庆二十九中学初中学生罗某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经受着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每天到学校,老师一张冰冷的脸;回了家,父母两张“万年寒冰脸”。久而久之,小罗成绩越来越差并爱上了网游,整天沉溺其中。他在QQ留言中写道:“我感受不到什么温暖,只有在网络世界中,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家庭暴力导致“暴力循环”
家庭暴力不仅给孩子身体和精神带来伤害,同时,它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学教授蒙华庆说,一个人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会接受并使用暴力,形成“暴力循环”现象。
全国妇联权益部在一项针对儿童的调查中表明,在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发生自杀的可能性比正常家庭高6倍;犯罪机会高74倍;吸毒、酗酒高50倍。
重庆市检察院一项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也发现,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80%以上都是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夫妻之间发生家庭暴力……
儿童家暴维权尚处空白
不过,对于儿童遭遇家庭暴力,目前维权尚处于空白。重庆市妇联维权部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作措施用于帮助遭遇家庭暴力的儿童。
重庆市妇联称,目前正进行探索,考虑与公安110、民政部门、法院形成联动机制。据重庆市妇联纪检组长弓卡介绍,联运机制形成后,儿童遭遇家庭暴力,可以拨打110向民警求助,民警会在第一时间出警,儿童也可以向民政部门在所在社区设立的庇护所申请暂时保护和简单医疗救治,一旦发现儿童遭遇家庭暴力,妇联组织将主动出击保护未成年人,并向法院申请“保护令”。
重庆市妇联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参与到保护儿童、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中来,形成既有事前预防也有事后惩治的措施。
本文标题:儿童遭遇家暴更具隐蔽性 维权机制尚处空白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