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表明,城市市民每年的家庭支出中如果有10%是用来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话,那么,为孩子购买书籍的比例可以占到5%左右。近5年来少儿类图 书市场份额增长了8.89%,少儿图书最高占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1.7%。无疑,童书出版成了出版界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商家更是以此大桶掘金, 走访市场不难发现,书店、超市、孕婴用品专卖店乃至街边小摊销售的早教商品可谓五花八门,但目前市场上的启蒙、早教类商品鱼龙混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对此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图书“硬伤”影响儿童认知
早教读物太难,挑战的还只是家长的文化水平,但若出现差错,“伤”的却是孩子。
市民刘先生最近给三岁半的孩 子在书店购买的《开心宝贝乐园》儿童益智丛书,想让孩子在识图中学些简单的汉语和英文。然而,他很快发现一册果蔬认知图册中,一张蒜薹的图片下赫然标注着“蒜苗”的字样,同样在英汉语对照的识图读物中,“白菜”和“卷心菜”都被翻译成“cabbage”(卷心菜)。
记者走访本市一些大型超市、书店及孕婴用品专卖店看到,从零岁开始的儿童拼音、双语认物、识字卡片、画册等读物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家长们购买起来非常 慷慨,少则三五本多则近十本。一位正在给孩子挑选此类商品的母亲说:“种类太丰富了,一次买几本不算多。”据了解,这类商品每本(套)的价格大多在几元到 几十元不等。记者随机翻阅了几页却发现,有的读物存在明显“硬伤”,如一认物册(蔬菜篇)里,照片明明是“葱”,而旁边标注的中文和英文却均是“大蒜”。 一些年轻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教孩子看这些读物时也发现过类似错误,但很无奈。一位母亲告诉记者说:“我在给孩子看新买的读物之前,一般都先大概 检查一遍,一旦有明显错误就马上用笔自己改过来,免得误导孩子。”
东拼西凑“硬伤”弊端所在
这些儿童读物为何存在 “硬伤”?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几年出版业不断被列入“暴利行业”的名单中,儿童读物具有巨大的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一个家庭都不会把“节省”这个词用在 孩子的智力投资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给孩子买儿童读物。以一个孩子一年买一本儿童读物来计算,每年儿童读物的需求量就高达3亿册。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儿童图书的高额利润也驱使许多非儿童专业出版社来抢这块蛋糕。据悉,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已有300多家不同程度地涉 足儿童读物领域。而其中部分出版社只是以利益为目的,缺乏对儿童问题有研究的专家和编辑队伍,也没有针对儿童图书内容进行开发和策划。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面对出版儿童读物的高额利润,一些出版社一边大量发行以降低图书的成本,一边降低人工成本,东边抄一点,西边找一些,七拼八凑一本书就出来了,这也是现在儿童图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儿童图书更应严谨
“儿童读物的质量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就像一张白纸,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而且记忆牢固,因此,越是这样越 应该将正确的语言、文字信息传递给他。”青岛市万婴跟踪的负责人刘铮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市面上很多儿童图书将拼音、英语放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儿童容 易把英语和拼音混淆。此外,儿童在6岁左右才开始有抽象的概念,6岁以下需要的是对真实社会的认知,图书应以真实照片为主。很多动漫类比较抽象化的图书, 标注阅读年龄为6岁以内也是不可取的。
多年从事英语教育的周佳慧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不可操之过急,切忌拔苗助长,她坦率地说:“孩子能记住多少单词、句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 的应该是正确的、准确的。”对于早教类商品存在的错别字、拼音错误以及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一些社会人士表示出极大担心,他们认为商家开发、生产该类商品 不能只为商业利润,更应注重商品质量,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孩子即祖国的未来负责。
本文标题:青岛早教商品鱼龙混杂 读物硬伤莫忽视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