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各地虐待儿童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山西太原、浙江温岭等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受虐儿童的保护。据了解,在我国14岁以下儿童因为意外伤害死亡的占总死亡率的39.5%,意外伤害已经超过疾病、营养不良等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
现状
儿童被虐待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12月24日,西安秦川小学四年级三班正在上音乐课,电子琴突然没了声音,老师怀疑一名学生动了电源线,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扇了这名学生好几个耳光,学生流鼻血后,老师又让他在教室外罚站。据学生反映,这名音乐老师经常打他们,他们因为害怕不敢告诉家长。而这名打学生的老师被学校停课反省。
去年12月的一天,一名13岁的女孩独自来到西安博爱儿童虐待预防救助中心,工作人员问起原因时,女孩解开自己的衣服,背部全是被鞭子抽打的血迹。女孩说,背上的伤是父亲打的,因为父亲觉得她不好好学习、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就用鞭子打她。无奈之下,她才跑出来求救。
据西安博爱儿童虐待预防救助中心主任焦富勇介绍,尽管目前我国在儿童的物质条件、医疗保障和教育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可否认虐待与忽视儿童、体罚、暴力、拐卖与绑架等现象还存在。由于受“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贤才”等旧思想和不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儿童受虐待与忽视、被体罚等现象时有发生。儿童非意外伤害既可造成儿童轻重不同的躯体损伤,甚至终身残疾和死亡,又可导致心理方面长期甚至终生不可弥补的伤害和影响。
尴尬
法律条文难落实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更没有一部专门预防儿童家庭暴力的法律。据陕西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江涛介绍,目前中国的刑法中没有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的罪名,已有的虐待罪仅限于虐待家庭成员。如果虐待儿童行为没有造成死伤后果,按照现行刑法则很难追究大多数虐童者的刑事责任,即便这种虐待儿童行为的性质十分恶劣。同时,法律对于什么是虐待儿童定性并不清晰,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儿童的边界,也不认为取乐、侮辱、忽视儿童等行为属于虐待。
焦富勇表示,从几年来救助中心收治儿童的情况以及他在儿科临床接诊的综合情况来看,目前儿童中,除了恶意的伤害和虐待外,家长无意识的体罚、打骂也在意外伤害中占很大比重。焦富勇说,中国许多家长都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材”的观点来教育孩子,他们觉得这才是“爱”的表现,这就导致不少孩子因为父母的“爱”,而受到意外的伤害。而孩子受体罚时,除了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自尊心受到打击,这就使孩子以后会做出反社会、有暴力倾向的行为。暴力导致暴行,使被虐者成为虐待者。
如果是学校老师等虐待了孩子,孩子的监护人会通过法律程序维护孩子的权益。如果是家长虐待了孩子,从文化观念上来说,当父母对孩子实施虐待时,大部分人都会秉着不插手别人家务事的宗旨不去“报告”。“未成年人受到父母虐待时,如果没有外力关注的话,就被忽视掉了。”王江涛说道。
据王江涛介绍,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在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利益或者不尽监护职责时可以剥夺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但是,剥夺了父母的监护资格后孩子由谁监护?目前在我国只有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或者弃婴才能进入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如果根据法律的规定剥夺了他们父母的监护人资格,这些孩子将会陷入无处栖身的困境。
建议
扩大《刑法》中虐待罪适用范围
未成年人尤其是幼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王江涛建议,在制定法律时应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的保护,在《刑法》当中,也应有一些条款对未成年人做出特别规定,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比如可通过扩大《刑法》中“虐待罪”的适用范围,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据王江涛介绍,目前我国法律是“不告不理”,受害人到法院诉讼,法院才会受理案件。当未成年人遭到家人虐待时,还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去法院起诉。焦富勇建议,可以向国外和香港学习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美国防治虐童的相关法律中,最有特点的一条是“强制报告制度”,对虐待儿童的知情人员必须举报。大多数州要求“有理由相信”或“有理由怀疑”一个儿童受到了虐待或忽视时也要举报,其中还规定,对儿童有责任的人或组织面对虐待和忽视时要举报。对于知情不报者,法律上也规定了相应的惩罚。
在香港,无论是相关的法律政策,还是具体服务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体系。香港关于虐待儿童的法律大致分为三大类:即属于惩罚性质的刑事法、补偿性质的民事法及保护性质的《家庭暴力条例》《保护儿童及少年条例》及受法院监护等。这三种不同性质的法律所能处理的虐待儿童的种类以及拥有有关使用权的个人和机构均有不同。
王江涛表示,应建立和完善举报和监督机制,形成体系化的、成熟的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建立专门的儿童保护福利机构,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5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