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森林里一只蚂蚁对一只蟋蟀说,嘘……小声点,我要伸一只脚出去,把马上要经过的大象绊倒。这个笑话,也许就是自不量力。最近有一个传闻很惊人,说蒙牛要收购惠氏,据称,收购惠氏的交易金额可能达到100亿美元,几乎是蒙牛市值的两倍。虽然蒙牛矢口否认,但无风不起浪。
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动辄收购海外知名企业,这已经成风。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类似的跨国收购鲜见成功的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的壮举,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沃尔沃最新的三季度数据表明,其运营亏损达1.16亿美元,而去年三季度税前利润为1.13亿美元,在付出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之后,甚至吉利自己都没完成销售目标,“吉娃娃”要磨合成功,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也有不少中国企业还没收购成功就半途而废。日前萨博母公司瑞典汽车发表声明称,由于庞大汽贸和青年汽车未兑现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已经提出终止与庞大汽贸集团和青年汽车集团之间的2.45亿欧元投资协议,此举意味着中方前期提供的1500万美元首批款项可能泡汤。那么,在这么多“先驱”都不成功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为什么还要去演绎“蛇吞象”呢?原因似乎很简单,要么是想急功近利地做大,要么是想通过收购实现技术的快速升级。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因为看中了沃尔沃的百年汽车制造技术,但殊不知,沃尔沃独步天下的安全技术,早就被全套转移到福特汽车了,吉利拿到的,是图有虚名的商标、巨额的亏损和麻烦不断的劳工纠纷。
蒙牛为什么想收购惠氏?是因为惠氏奶粉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达到4.72%,仅次于美赞臣、多美滋和雀巢,是急于进军婴儿乳品市场的蒙牛最好的跳板。但是,姑且不论蒙牛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风波以后能不能靠“蒙惠”获得市场的认可,就是那笔收购的钱,也不是蒙牛能吃得消的。2009年辉瑞以680亿美元的天价并购惠氏,现在虽然以百亿美元叫卖,但也够蒙牛急的,因为蒙牛去年收入才302.65亿元,净利润仅12.37亿元,600多亿的收购金额,相当于蒙牛两年的总收入,50年的净利润。
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目前就像演围城,世界500强都把中国当作潜力最大的市场,拼了命的挤进来,中国企业却老想着借船出海,甚至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做“大”了又不消化,然后还要死撑,何必?
本文标题:传蒙牛收购惠氏:又见蛇吞象 别再闹笑话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