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蓝花的塑料碗里,盛着豆花状的酸奶。这种酸奶不是用吸管来吸食,而是要用小勺子舀起来,慢慢的品尝。近年来,这种名为“青海老酸奶”的食品因其独特的包装和口味,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随着行情节节看涨,各地众多乳制品企业的酸奶产品纷纷跟风“卖老”,包装也雷同,一时间拉开了一场“老酸奶”之间的“混战”。
全国酸奶跟风卖“老” 消费者雾里看花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有限公司的领导层未曾料到,2008年全厂仅有4000万的产值,在2010年就达到1.5亿元。让产值如此翻倍的功劳都要记在一款叫“青海老酸奶”的单品上。这款产品由小西牛生物乳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推出,它是将青海当地的一种传统酸奶进行工业化生产而成的。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青藏高原的乳制品是受到消费者认可的。那么同时呢,我们企业也得到很快速地增长。去年我们的产值销售额达到1.5个亿,今年我们预计应该是达到两个亿的销售额,在未来我们可能要做到十亿销售额。
为了突出青海本地特色以及传统特点,该公司将这种新产品取名为“青海老酸奶”,因为青海市场上最早销售的碗装酸奶是用蓝色花纹的白瓷碗盛装的,他们还专门设计了以蓝、白为主色调的青花瓷造型外包装。
据了解,“青海老酸奶”一经问世,立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其日产量从最初的4吨增加到70多吨仍然供不应求,这一火爆的局面,很快引起了全国各家乳业的注意,各地形形色色的“老酸奶”纷纷上马,一夜之间,各种装扮相似的碗装“老酸奶”涌向各大卖场,其中不乏蒙牛、三元、完达山这样的乳业巨头。面对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老酸奶”,消费者也是雾里看花。
许多消费者表示,现在很多“老酸奶”包装都相似,不仔细分辨很容易混淆,而且不同的产品口感和质量也参差不齐,说穿了雷同的包装就是对酸奶消费一种误导。面对全国厂家的跟风生产,小西牛公司管理层也是压力倍增。
老酸奶新烦恼1:满街老酸奶 谁家是正宗?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短期对我们的产品有扼杀,因为我们企业毕竟是身处青藏高原这个地方的一个中小企业,实力不够大,在维护我们品牌方面,在广告宣传方面没有跟进,全国这样一模仿对我们有扼杀。
根据史书记载,青海当地牧民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食用酸奶。时至今日,在青海各地,当地居民仍然在制作并食用这种传统酸奶。小西牛的“老酸奶”问世之初就是想将浓厚的地域文化附加在产品之上。根据市场的反映来看,“青海老酸奶”凭借着高原牧场和无污染绿色产品的“卖点”让生产厂家实现了最初的愿望。但由于酸奶行业生产技术门槛低,很容易被其他生产厂家所模仿,目前市面上的跟风产品名字相同、包装也十分相似,这让注册了“青海老酸奶”整体商标的小西牛头疼不已。
老酸奶新烦恼2:小乳企商标保护难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我们企业毕竟是小企业。它(维权)光人力、物力这一方面,不是你一想我起诉去,人家有人去啊,有人操作这些事啊。我们市场就这么紧迫,外面市场供货生产这方面有很多事,总而言之,这个事(维权)我们就放弃了。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广告监管处处长马秀梅:作为一个品牌从小到大培育起来很不容易,尤其在我们这个边远的不发达欠发达地区打造一个品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那么作为目前(青海)著名商标企业中间我们有三件涉及酸奶的,还有一件是涉及奶粉的。乳制品上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四件著名商标,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据介绍,经过多年培育,目前青海乳制品已有天露、小西牛、青海湖、湟乳四件著名商标。在全国奶制品销量低迷的状况下,青海率先生产的“老酸奶”重振了乳品销售的雄风,自然会引得各地奶企跟风效仿。由于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始创“老酸奶”的小西牛乳业公司最终放弃了维权。在青海当地,除了小西牛外,还有另外12家奶制品企业也生产着这种碗装酸奶,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
老酸奶的同质化隐忧
青海省天露乳业副总经理童继东:市场这个竞争的大厂家是很多的,蒙牛、伊利、北京三元啊,这些都很大,他们也在做这些东西,对我们压力也很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家都去做,也会提升一个竞争力,企业也会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
青海青海湖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建录:青海这个市场他在全国来说非常特殊,为什么呢,因为青海这个人口,就有仅仅五百多万人口,但是在青海本省的乳业企业有13家,加上蒙牛、伊利,还有光明的部分乳业,整个竞争的企业有16家,这个在小小的市场,竞争态势在全国来说绝无仅有。
由于青海省奶企众多,消费市场规模不大,省内的各生产企业之间就有非常激烈的竞争。尽管市场压力巨大,但从青海出品的老酸奶还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厚重的口感获得全国消费者的普遍欢迎。高原纯正的奶源是青海老酸奶最大的优势,这也是青海乳企坚持在当地生产,然后花很高的运费将产品运往各地的原因。产量满足不了销量的矛盾日益凸显。
老酸奶新烦恼3:产量跟不上销量
青海省天露乳业副总经理童继东:说句实话,我们的生产能力各方面,要是在整个国家覆盖销售我们是达不到这个销售(生产)能力的。
青海青海湖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建录:我们青海这个奶源目前满足不了我们这个现状,目前仅仅我们的企业,一年要销售,我们要生产9万吨。就我们一家企业,青海的奶源都供不上。
目前市面上老酸奶售价多在4元以上,是普通酸奶的两倍多。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普通酸奶市场份额已经被大品牌瓜分殆尽,中小乳品企业急需新产品拓展生存空间,老酸奶售价较高、利润空间可观,因此大家争相生产也就不足为奇。但令行业人士担忧的是,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鱼龙混杂的产品极易透支消费信心。一些行业专家表示,在老酸奶市场上,不排除有一些杂牌乘虚而入,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这个新兴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全国奶制品市场风云变幻,正在各大奶制品企业的酸奶产品争相“卖老”,抢占市场之战硝烟滚滚之时,老酸奶的另一种烦恼不期而至。今年4月,老酸奶被爆出只是在普通酸奶的基础上添加了凝胶剂与增稠剂,与普通酸奶相比没有特别营养价值。这无疑给了老酸奶生产企业当头一棒。
老酸奶新烦恼4:添加剂风波
今年5月至6月,吉林工商部门对长春和吉林两市的食品进行抽检,完达山牌东北老酸奶被检测出不合格的问题,而其他品牌产品也被指出使用了添加剂。尽管青海当地的奶制品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原料精良、生产诚信,能够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受风暴波及,青海老酸奶的销售量曾一度下滑30%。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当时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有好多,应该好多家都在做这种凝固型老酸奶。这种误导,对消费者是一种打击,对我们乳品企业是一种打击,也是对咱们国家乳品工业一种打击,真是打击。
青海省天露乳业副总经理童继东:有的厂家肯定质量各方面把关不严,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误解,所以对我们影响也大。
青海老酸奶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它是用传统酸奶的制作方法发酵而成的凝固型酸奶。据介绍,普通酸奶是先发酵后灌装,而老酸奶属于凝固型酸奶,必须以鲜奶为原料,将半成品分别灌装到小塑料碗里,制作时间长,保质期相对较短。由于青海特有的奶源和地理条件,生产的老酸奶口感和外地企业的产品在形态和口感上的有一定区别。
如何应对:保持“老酸奶”的传统工艺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鹏:老酸奶这个跟别的这个酸奶不同,并不说是加了这个什么增稠剂啊、什么稳定剂之类的。这个主要是我们采取了一个独特的一些方法,首先从原料上要选蛋白高(的牛奶),就说好的原料,完了以后再生产工艺上,采取的是先罐装后发酵,而且采取的是72小时独特的发酵方式。这样子保证每个产品,产品质量它的这个凝固状态都非常好。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生林:青海老酸奶有一千多年的这个酿造工艺,作为青藏高原氏族民族的这个藏族啊、蒙古族啊等民族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酿造工艺,再一个就是青海老酸奶的这个奶源,都是来自海拔三千米左右这样一个独特的气候环境,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对于形形色色的“老酸奶”与接踵而至的“添加剂”风波,青海的主要奶制品厂家以质量过硬的产品站稳了脚跟,但是,他们同时也认识到青海老酸奶的热度在持续升温达到高点以后,不久的将来就会走下坡路,沦为一种普通的产品,透过“青海老酸奶”销售高点,他们嗅到了背后的商机。
如何应对:挖掘高原产品的新商机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也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青藏高原的产品,一旦推出去,那么就会受到消费者认可,这是很大的一个成绩。那我们就不怕了,作为我们企业就不怕了,如果这个能成功,那我们青藏高原相关的我们这种文化,包括我们这种产品,后劲很足啊。包括我们奶豆腐啊、我们曲拉啊、我们奶皮子啊,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开发成具有我们青海特色的小西牛(产品)。
青海作为全国四大牧场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也是唯一的高原牧场。具有生产规模的当地奶企已经把目光瞄准了青藏高原的其他特色产品,从而提高其他企业效仿的门槛。
如何应对:加强技术含量 提高模仿门槛
青海省天露乳业副总经理童继东:我们要异军突起的话就要选择一些不可让他们复制的一些特色的东西,我们青海有青海的独特资源,像牦牛奶啊,我们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我们青藏高原有很多乳制品文化一种产品,深藏于我们广大牧民当中,生活当中,我们随时可以研究开发么。没必要非要聚在一个青海老酸奶这个产品上面,在全国乳制品当中,当然我们还有我们特色了,很典型的,我们青藏高原牦牛奶,对吧。这块的开发,也是一种具有地域屏蔽的。背靠我们青藏高原这种文化基础,可开发产品很多很多。
不仅是青海当地的奶企看好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和文化特色,省外的企业也向高原进军,希望在将来的乳品市场上占有先机。青海湖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家从甘肃转战青海的乳企。
青海青海湖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建录:我们主要看重青海的奶源,因为这边雪山草原没有污染,海拔比较高。三千米到五千米有全国最大的这个牦牛奶业基地就在青海,所以我们利用牦牛奶业基地做全国最好的牦牛奶产品。我们目前控制近两百万头牦牛这个牦牛奶的资源,所以对我们的这个产品走向全国是有信心的。
针对目前青海奶企的现状,对于未来的发展,相关人士从提升企业产品文化、加大商标注册角度给予了高度关注。
如何应对:加强商标保护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生林:必须尽快加大商标注册的这个力度,青海老酸奶是正宗的来自青藏高原的这个本土,那么在这一块我们在全国的宣传来就是必须还得加大,再一个是缺乏这个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那么这几年我们在促销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文化这一块我们还得要必须要加强。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广告监管处处长马秀梅:作为企业,你的维权的机构要健全,维权的人员要有专人来负责,一般像大企业都是有法律事务部来负责。那么作为我们省的这些企业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建议这些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智力方面的投入,切实把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好,切实把咱们的自主创新的这样一种产权作为自己的有形资产一样管理起来,才能够走品牌发展之路,才能够在市场的竞争之中呢占有一席之地。
看到了自身的优势,青海当地各家奶企在稳步强化外部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已经着手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围绕着青海文化资源及地域特殊性,快速推出各种高原绿色乳业系列产品。青海省今年也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引导地方企业整合品牌,走大品牌、大市场之路,让老酸奶这一新兴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长远发展。
背靠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优势,青海老酸奶的热销让青海乳企在全国乳制品行业中当了一次领头羊,然而接踵而至的烦恼也让当地企业认识到加强品牌保护与推广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高原产品的新商机,我们也期待着下一个高原品牌的崛起。好了,感谢您收看本期的《新行标》,更多节目欢迎您登陆我们的网站www.xinhua08.com查询,也欢迎您将对节目的意见与建议发送到我们的邮箱,我是严翊宁,下期再会。
本文标题:青海老酸奶的新烦恼:全国酸奶卖老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