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美赞臣等洋奶粉疯狂涨价 品质未必让人放心
2012-08-11 01:14:00 来源:

美赞臣等洋奶粉疯狂涨价 品质未必让人放心(亲贝网配图)

  近日,包括多美滋、美赞臣在内的多个洋奶粉品牌再度提高售价,配方微调或换个包装后,最高上浮达20%。仅过去一年间,部分洋奶粉价格“你方涨罢我登场”,价格一路走高。惠氏、雅培、美赞臣、雀巢等都跻身其中。

  今年以来,洋奶粉轮番涨价的频度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半年一涨”,正在变为“一季度一涨”,涨幅也从一般的10%向20%甚至更高跃进。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多家超市和母婴店发现,多美滋的“金盾”系列奶粉已经下架,被号称升级版的“优阶”系列取代。销售人员证实此次因“系列更换”而调涨的幅度在10%左右。

  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一家沃尔玛超市内,新包装的“安婴儿”“安婴宝”系列比旧包装价格贵两成左右。而在淘宝商城红孩子旗舰店,美赞臣新包装的“安婴儿”A 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400克盒装售价109.5元,相比旧包装的79.8元,提价幅度更是超过37%。

  “换个新包装就要涨两成?”上海白领李蕊感到很无奈。她的8个月大的宝宝因为上一轮的奶粉涨价刚换了美赞臣“安婴宝”2阶段奶粉。宝宝现在每周大概能喝2盒400克装的奶粉。“一涨价,一个礼拜奶粉钱就要多花40元。”

  洋奶粉屡屡提价,涨价理由无外乎四种:成本论、配方说、关税论以及更换包装说。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提价理由能不能站住脚?

  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说:“奶业原料价格近期相对稳定,生产成本并不会涨太多。尽管销售和人工成本可能会略涨,但如果以此作为终端商品涨价的理由很牵强。”

  若奶源成本并非主因,那涨价的真正“推手”是新配方吗?

  据亲贝网了解,洋奶粉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相对奶粉本身而言其实微不足道。以微调配方为名加价,不靠谱。

  也有企业以奶粉进口关税问题为涨价托辞。但实质上今年年初关税回调,并不存在新负担。

  在洋奶粉涨价的四大理由中,仅剩下了“更换包装说”。记者查看新旧包装,除了盒子颜色深浅有所不同,产品外包装区别并不大,而其配方的表述仅有几处发生了细微改变。销售人员表示,尽管换了新包装,配方并没有改变,奶粉口感也完全相同。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指出,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其实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控。目前国内八成的高端奶粉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奶粉近年来份额相对萎缩。

  洋奶粉质量并非总可靠 高价未必能买“放心”

  事实上,洋奶粉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质表现并非“铁板一块”。一些洋品牌曾被消费者投诉“有虫”。产品污染被召回、含有福尔马林或微量放射性铯等问题,也都不时出现。国家质检总局7月17日公布最新一期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中,来自荷兰和德国的8个批次洋奶粉,被判定不合格,并已被检验检疫部门销毁。其中就包括德国产的“泓乐”奶粉和新西兰产的“可益多”奶粉等多批次产品。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洋奶粉在过去近10年中频频被曝质量问题:

  2000年,日本雪印公司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3种牛奶制品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万名消费者中毒,所有产品被迫全部召回;

  2002年,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品牌多种奶粉产品被曝出受污染、存在各种有害物质等问题,不得不进行召回或被大批销毁。

  2003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西欧四国奶粉、牛奶、黄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内被检测出与DDT杀虫剂相当的致癌物质“二恶英”,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4年,美国美赞臣奶粉因阪崎氏肠杆菌奶粉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2005年,美国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标,被迫进行大规模产品召回;

  2006年,共计10万公斤同一美国品牌的3批奶粉被连续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运处理;同年,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

  2007年,日本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锌含量不符合标准被判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柜;2008年: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

  2008年,美赞臣、雀巢和雅培奶粉纷纷被检出三聚氰胺;

  2009年,从澳大利亚产进口的百乐斯被查出致病菌阪崎肠杆菌超标;多美滋奶粉被怀疑遭受三聚氰胺污染。

  对此,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记者表示:“洋奶粉纷纷陷入“质量门”,这说明洋奶粉质量并非真的可靠,安全也并非100%完全有保障,它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问题。

  王丁棉指出,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也应在报告中详细标注奶粉检测项目和测出的数据,引导消费者更理性地选择产品,走出迷信个别品牌的泥淖。

  本土乳企打响品牌保卫战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透露,洋奶粉之所以能多次涨价,首先是刚性需求,厂家看准了消费者不会因为奶粉价格高而不买;其次是国内的乳制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给了洋奶粉涨价的机会。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结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陈三有等指出,要想改写洋品牌受宠、国产品牌备受冷落的局面,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自身应潜下心来重建消费者信心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向国人证明自己产品的品质。

  事实上,国产乳制品曝出质量问题早已屡见不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国产知名乳制品品牌中,共计有7个品牌、13次大范围乳制品安全事故。“国内乳制品市场最近几年来,一直在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而南山奶粉深陷致癌门一事,更是使国产乳制品品牌形象跌落冰点。”中国奶业信息网CEO王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就在国产乳制品频频曝出安全事故的同时,洋奶粉趁机大肆抢占国内乳制品市场。“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约350亿元,其中洋奶粉的市场份额占比能超过70%,根本原因还在于消费者对于国产乳制品缺乏信任。”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也在采访中表示。这一说法也获得了重庆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的认同。

  记者了解到,一家洋奶粉在华全面开卖奶粉时就曾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样本中49%的被访者认为“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

  一方面,一次次的乳制品安全事故让国产乳企频频陷入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洋品牌已占去60%以上市场份额。内忧外患下,作为本土乳企,天友和奶牛梦工厂如何挽回市场信心、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不仅仅是最近的南山奶粉事件,最近几年,涉及到牛奶这一块的食品安全事故一直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国产乳制品信任度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事。”重庆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最近几年,尽管是其他国产品牌曝出的安全事故,也间接影响到了国产乳制品品牌的整体形象,但本土企业也采取了很多方法和措施来维护和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而保证了产品销量持续上涨。”

  据天友乳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跟各大高校、研究所建立营养与安全研究中心是保证天友品牌含金量的“法宝”之一。“我们最近几年陆续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上海农科院、重庆市新桥医院等机构建立了乳制品安全研究合作,因为要保证自己的产品不出质量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控体系,通过跟专业的机构合作,保证乳制品在配方和生产工艺上的安全性。”

  他认为,只有跟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更有利于树立品牌的专业形象和安全形象。这一点也获得了另一家本土知名乳企奶牛梦工厂相关负责人的认同,据他介绍,自从2008年,国产乳制品牌频频遭遇信任危机以来,奶牛梦工厂就启动了跟西南大学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力图向消费者证明奶牛梦工厂是一个绝对专业、安全的乳制品品牌。

  “而要想维护好品牌形象,最根本的办法还在于乳企必须要将产业链的上下游严格控制在自己手上,从源头上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性。”天友乳业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自2009年起,天友就启动实施了“7万头安全奶牛行动计划”,分别在渝北、黔江、荣昌、万州等区县建设了44个牧场和养殖小区,20余个自营收奶站,从而从奶源上就严格控制住产品质量。“也只有从奶源到市场的每个环节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敢向消费者拍胸脯保证产品的质量。”他说,“而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中强调奶源的自有性,也更有利于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信任。”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奶牛梦工厂方面也从2010年年底开始投资超过2亿元,在巴南跳石镇修建光大第四牧场。“该牧场将实施全自动营养喂料系统,使用50台来自德国的全智能转盘挤奶机,而投入这么多资金和精力,也是为了从源头上更好地把握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奶牛梦工厂相关负责人坦言。

  除了在生产环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树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之外,在奶牛梦工厂相关负责人看来,对于销售渠道的控制,同样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和好感。

  据他介绍,奶牛梦工厂最近两年的另一项核心工作就在于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奶牛梦工厂专卖点的建立,不仅可以将其打造成推广奶牛梦工厂品牌文化的固定宣传点,更能向消费者传达出产品的每个环节都由我们亲力亲为打造的品牌信念。”如今该专卖点在重庆已经达到300家以上,预计今年可能会再建立100家左右。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天友乳业的自有销售渠道也在慢慢铺开。“在现在很多人对于国产品牌的乳制品缺乏信任的情况下,天友自建销售渠道就是为了告诉广大消费者,天友乳业的所有产品从奶源到市场流通,中间每一个环节都掌握在天友自己的手中,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消费者到自有销售渠道内购买乳制品,也更有利于了解乳制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对品牌的信任。”天友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

  尽管在乳企眼中,挽回市场信心的关键在于乳企自身的自律和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安全的证据,但在王玮看来,目前的国产乳制品牌要想重拾消费者信心,除了加强监管力度,早已别无他法。

  “关于国内乳企的质量问题已经被说得很多,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掌控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作为目前中国乳制品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认为,其实国内乳企在技术上和国外相比并无明显差距,规模化的养殖也将是大势所趋。拿到技术并不是关键步骤,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净化国产乳制品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纵观几次质量问题,几乎都是由于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要保证乳制品的质量,不能仅靠企业的自律。”

  在采访过程中,重庆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而除了加大监管力度之外,王玮还建议,乳企应当主动将自己的生产过程透明化,积极主动向消费者公开产品从产奶到最后环节的所有动作。“消费者如今已对国产乳制品信心全无,但如果将生产过程全程曝光,让国民知道自己喝的奶到底是如何生产、如何加工、如果流通的,这样也可以让消费者重拾信心。”

本文标题:美赞臣等洋奶粉疯狂涨价 品质未必让人放心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31722.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