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云的大中华区总经理戴宁今年4月刚刚来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几乎是上任伊始,他最重要一件工作就是危机公关。2012年6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信息称,北京大自然贸易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一批总计2.376吨的“依云”天然饮用水被查出亚硝酸盐超标。
在国内,依云和高端画上等号,这瓶来自法国的矿泉水成了高品质的象征。而就是这样一种“贵族水”却屡次被卷入“菌落超标门”“亚硝酸盐门”中,泥足深陷。2011年1月和11月,不同贸易商进口的9批次90多吨依云矿泉水被三次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依云生产的水屡登国家质检总局榜单,成了常客。戴宁在7月上旬举行的一次新闻媒体沟通会上,将依云的屡屡上榜的情况分做了两种:第一种是2006年以来三次针对菌群的质检不合格,原因为中法两国关于有益、有害菌认定标准不同,中国标准更为落后。2009年10月以来,国内颁布的新标准,已经与法国标准对接,依云不再有菌群超标问题。
而自2011年1月以来,三次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前两次有关部门没有公布批号,依云无法与原厂同批留样做比对,无法确认就是依云生产的产品;最近这一次,由于公布了批号,依云及时与法国国内留样做了比对,发现留样并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而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复检时,相关部门由于留样时间超过3个月时限,已经被销毁,导致依云也无从追查起,变成了“死无对证”。依云方面给出的声明称“所涉产品不是从依云公司官方渠道进口,因此,我们无法确认这些产品由依云出品。
依云展示的种种证据表明,亚硝酸盐超标这类的质量问题,与依云无关。依云水每天经过300道检测,有着严格的灌装程序,“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们不生产水。”戴宁如是说。但他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中国国内的确检测出超标依云水。
但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戴宁被苦苦追问的两个问题是:1,中国质检部门是否是查到了假冒依云水;2,依云在国内对于进口商的管理。
依云虽然质检的“对象”表示怀疑,但自始至终没有“敢”提出来,这也是跨国公司在国内普遍抱有的一种心态,即对政府部门工作不能公开发表疑议,否则将会带来更坏的结果。事实上,这种“隐忍”并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公开、透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才是王道,政府部门收回决定并不是没有先例。在此之前,2006年喧闹一时的宝洁旗下SKII重金属超标事件,就以政府收回成命而告终。因此,依云有必要将其对送检产品的真实性怀疑提出来。
除此之外,在发布会上,依云反复强调通过港中进贸易(深圳)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授权经销商,由其进口的依云水并不会出现如此问题。而本次公布的北京大自然公司并不是国内依云的授权经销商,如果情况真如依云所说,那么这家法国饮料商至少对国内非授权经销渠道长期以来采取“放任”态度。这一方面是出于占据市场份额的需要,不管正规不正规,先占着市场再说;另一方面也代表依云全球对于“窜货”行为的管理不力,据记者了解,本次北京大自然进口的依云水来自依云的荷兰经销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云方面表示,将会彻查荷兰经销商渠道,并取缔其资格。实际上,依云水入华已经多年,为什么等到政府部门曝光质量隐患时,采去肃清自己的经销渠道呢?
因此,依云虽然是一家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但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仍旧将其长期质量、管理为上的精神坚持下来,拿到中国来。
从上述两个问题来看,如何面对中国政府,如何面对中国市场,不仅是依云的本土化之惑,而且是所有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之惑。
本文标题:依云矿泉水为何又遇水土不服?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3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