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胖娃娃”情有独钟,“生个大胖小子”之类的话也是很多新婚夫妇最受用的祝福。
然而,随着“大胖小子”的重量和体型不断攀升,很多专业的助产士们也开始对这些“大胖小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些担忧。“现在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婴’数量增长很快,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大很好,但其实‘巨婴’的健康状况有不少隐患。”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朱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市妇幼共出生了735名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婴”,平均每天超过4个。
计划怀孕前半年
就该注意平衡膳食
孕妇到底该怎么吃?近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中医院妇科陈霞主任中医师。
陈霞主任指出,通常情况下,妇女在计划怀孕前的3个月至半年就应注意饮食调理,最重要的是做到平衡膳食,从而保证摄入均衡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的肉类、蛋类、奶类也是身体需要的,但不能过量。补过头没控制好体重、脂肪反而容易给日后怀孕、生产带来负担,孕妇容易产生“妊高症”问题,生营养过剩的“巨婴”造成生育困难等。应以高蛋白类食物为辅,新鲜蔬果为主。此外,在主食中加入五谷杂粮,遵守这个原则就足够满足营养需求,足够孕育宝宝的身体需要了。
很多人知道怀孕要补充叶酸,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胎儿早期神经发育所必须的一种营养物质。它已被证实能降低畸形产儿的风险,对预防神经系统譬如脑和脊髓的缺陷特别有效。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和芥蓝)、橘子、酸甘、豆类和坚果(如长豆)等都富含叶酸。叶酸易溶于水,因此烹调时必须保留少许水分以保持其鲜味。另外,饮食中要避免食用辛辣寒凉之品、忌酒、少食糖、味精及腌制食品等,以减少流产、畸形儿的发生等。
此外,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准备或正在孕育新生命的准妈妈们应做些散步、太极等平衡运动,春暖花开可增加些户外活动,可以缓解孕前孕期的紧张情绪,保持好的心情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本报记者 章庆
相关新闻
现象:“巨婴”数量激增
在医学上,正常初生胎儿的体重应该在2.5-4公斤之间,出生时体重在2.5公斤以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婴儿,而4公斤以上的婴儿则是“巨婴”。近年来,“巨婴”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妇产科专家指出,“巨婴”增多并非好事,这不仅会增加分娩的难度,对母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给“巨婴”日后的健康状况带来不小的隐患。
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朱莉告诉记者,今年1-6月,市妇幼一共出生了735名“巨婴”,而去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只有452名,增速之快令人惊讶。此外,以前“巨婴”通常都是剖宫产,但是市妇幼今年的“巨婴”中有192个是顺产,“这增加了分娩的危险性”。
原因:孕妇过度进补营养失衡
针对新生儿体重的激增,朱莉表示,这与孕妇过度进补,营养不均衡,以及运动量少有很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孕妇孕期营养过剩、肥胖等会导致胎儿体重过大,其中糖尿病孕妇的“巨婴”发生率约为26%,而无糖尿病孕妇发生率仅为5%-8%。此外,还有少数过期妊娠而胎盘功能正常的孕妇,胎儿体重随孕期延长而增加,这类孕妇的难产发生率较正常孕妇增加两倍。
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准妈妈和肚子里的宝宝得到最优照顾,南京许多家庭都是铆足了劲给孕妇补充营养,于是普遍呈现出孕期营养过剩的趋势,市妇幼营养科戴永梅主任表示,孕期营养过剩对母子都不利,其中就包括导致“巨婴”。
危害:“巨婴”儿童期易发胖
朱莉表示,“巨婴”数量的提升,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的接生压力,更重要的是会给产妇以及婴儿本身带来一系列的“恶果”。
对于产妇来说,顺产“巨婴”可能导致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等危险症状,而剖宫产不仅有麻醉带来的危险,还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导致产妇出现出血、损伤、感染等险情,术后还有伤口疼痛等问题,对再次妊娠也会造成影响。
而对于胎儿而言,体型过大很可能出现窒息、肩难产,也会增加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情形的发生率。同时,“巨婴”进入儿童期后容易发胖,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机率也会比正常胎儿大很多。
市妇幼营养科戴永梅主任表示,孕期的合理营养可防止“巨婴”的形成,所以孕妇所进食物要杂而不要精,补好吃好更重要的是适量才好,整个怀孕期的体重总增长量最好控制在12.5公斤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6公斤。
如果发现体重增长过快,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水果、蔬菜,适当限制主食摄入,少吃甜食及高脂类食品。另外,准妈妈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做保健操等,以消耗掉过多的热量,避免营养过剩使胎儿形成“巨婴”,而且适当的运动既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热量,还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为分娩做好准备。
另外,专家提醒,防止“巨婴”要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如果孕妇本身很胖或身材高大,就有生‘巨婴’的可能,因此怀孕后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孕妇体重要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通讯员 孔晓明 本报记者 章庆
提醒:定期检查,控制体重
再关注
90后肝衰竭产妇
昨天已康复出院
7月11日,本报A6版报道了《刚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90后女孩就被查出肝衰竭》的事件,一时间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昨天,记者从鼓楼医院得到消息,90后产妇陶莎终于转危为安,并且于昨天从鼓楼医院康复出院。
21岁的江苏盱眙姑娘陶莎于今年6月底,也就是怀孕37周左右时,被医院检查出肝脏有问题。7月3日,陶莎前往南京,在鼓楼医院确诊为孕38周,双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据悉,这种疾病导致的母婴死亡率分别为75%和85%。
当晚,陶莎接受了剖宫产,产下一对健康女婴,可是陶莎随后也进入了重症监护室。经过媒体的报道,南京很多市民前去给陶莎献血,使得陶莎的血浆置换治疗得以正常进行。不过前段时间,陶莎的病情一度出现恶化,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立即会诊,由于短时间内找不到适合移植的肝脏,医生决定为陶莎进行生物人工肝治疗。
到了7月16日,陶莎已经不需要特别监护,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又经过一周的保肝治疗,陶莎的身体日渐恢复,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已完全恢复正常,并于昨天出院。
本文标题:龙宝宝巨婴数量激增 多因孕妇进补营养失衡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3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