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医院内科的分诊台前,患儿家长有序办理分诊手续
10806人次、10446人次,这是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本周一的门诊量,这也是两家医院门诊量今年首次破万。
上午门诊提前一小时,增加晚间门诊,增加近视眼专台……两家医院均启动暑期预案,起早拉晚,应对暑期出现的患儿就诊井喷。
儿童医院
现场:
昨天早7时,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已人头攒动,等电梯的患儿及家长已排了里外三层。本周是暑假第一周,儿童医院门诊量激增,上个月日均门诊量还是7400人次,本周一就已破万。
神经科是儿童医院最难挂号的科室之一,到了暑期需求量更大。神经康复中心主任方方昨天上午出专家门诊,她加了30多个号,一直看到下午3时,回到病房一边查看住院病人情况,一边吃了点东西。下午4时又开始出小夜班门诊,一直看到晚上近8时。
举措一:
缩短检查预约时间
儿童医院门诊楼二层超声室内,原本早8时上班的王景静医生,早6时许就到了,随即打开仪器,开始工作。王景静介绍,最近超声预约太多了,很多患儿都是趁暑假从外地来的,多在北京待一周食宿要花费不少钱。
最近影像中心的医生们都在加班加点,以缩短患儿预约时间。影像中心早上6时30分先给病房的患者做,等8时门诊开始再给今天的门诊患者做。“一个早上能‘突击’十几个病房的患者。”影像中心主任医师贾立群说。
昨天,从内蒙古来的寇静带儿子看鞘膜积液,B超约在本周四下午1时。工作人员说,以前预约超声、核磁,怎么也得1个月以后,现在都能保证在3天内检查。此外,影像预约中心也刚刚启动,以前需要在不同地点预约的超声、CT、核磁,现在都可以一次预约完成。
举措二:
门诊提前一小时
新增小夜班门诊
延长门诊时间是医院应对高峰的措施之一。原本应该8时开诊的内科和眼科门诊提前至早上7时开诊。多数科室开设了小夜班门诊。很多出门诊的医生或病房医生下午4时要再出一次小夜班门诊。小夜班门诊使神经科的接诊人数增加了近一倍。
在方方的诊室中,一位从山东威海来的妈妈激动地说,没想到早上到北京,下午就看到了专家号。
举措三:
部分科室不限号
外科门诊从6月1日开始实行不限号举措,试运行一个多月来,平均每天增加就诊量166人次,同比增加22.8%,基本满足了外科患儿的就诊需求。
目前,该院内科、眼科、口腔科(牙科除外)、皮科等均为不限号科室。
针对暑期手术量增加的情况,目前医院除急诊手术间之外的所有手术间全部开放,一周可以增加手术100余例。
同仁医院
现场:
昨天下午1时30分许,同仁医院东区眼科特需中心,每个诊室外都拥着一群人,他们都是早上挂的号。
诊室内也不轻松,眼科主任魏文斌此时已看到加号的第43号,他连午饭都没吃。正常情况下,他挂出的专家号为20个,后来又一共加了76个号,这意味着他原本半天的门诊要看96位病人,预计得一直看到下午4时。
“从周一开始,患者明显增加,最多的就是近视眼、斜视、弱视的孩子。往年暑期人也多,但没今年这么多。”护士长马小青在分诊台忙碌着。
举措一:
晚间门诊增幅142%
“从7月1日开始,东区增加了晚间门诊,缓解了相当一部分就诊压力。”马小青说,与儿童医院一样,同仁医院也通过延长门诊时间满足暑期患者。眼科主治医师刘刚近日在东区出晚间门诊,从下午4时一直看到晚上9时30分左右,看了近100名病人。据了解,今年晚间门诊比去年增幅142%。
举措二:
为患者腾诊室
向南区分流患者
除开设晚间门诊,西区也增加了屈光专台,主要为近视眼患儿服务。医院调整外科诊室,让外科医生暂时两人一个诊室,将腾出来的3个诊室用作眼肌、屈光专台,每天增加屈光号100张,患者可以通过114预约。
此外,医院南区也增加了屈光专台,每天增加60个号。医院还增加了摆渡车频次,摆渡车往返于亦庄线和同仁医院南区之间,每20分钟一趟,向亦庄南区分流患者。
新闻追问
加班加点岂是长久之计?
记者:为应对暑期高峰,两家医院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多数举措还是以医生加班加点、增加服务量为主。暑期就诊量每年都在增加,仅靠医生加班加点岂是长久之计?
方方(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目前患者中其实有一半左右在当地医院已经诊断过,除一些病例存在过度治疗外,很多病例其实诊断正确,并不需要再来就诊。但很多家长不信任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一定要请北京专家确诊。因此要长远缓解就诊压力,还需要提升基层的诊疗水平。
贾立群(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医师):儿科医疗资源的缺乏也是造成暑期就诊高峰的原因之一。目前儿科医生还比较少,专科的儿童大夫就更少了,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儿科医生,满足患者需求。
马小青(同仁医院护士长):应该建立层级就诊机制,例如有一些患儿只是近视眼想配镜却挂了眼科专家号,其实在验光配镜中心挂个普通号就可以。患者先挂普通号不仅可以缓解专家号的压力,也能避免盲目挂号选错专家或专科。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2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