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到处都打挤,我们买不到到重庆的动车票,还好坐到了最后一班大巴车。”3日上午11点,廖国军接到了新桥医院儿科的电话,说孩子不行了。他赶紧带着老婆包桥英出门买票,下午2点多再次接到医院电话,“说抢救过来了,但喊我们还是去一趟。”
下午5点,刚坐上最后一班大巴车的廖国军再次接到医院电话,“这次……没有抢救过来。”
10月3日,坚持了150天的遂宁“双头女婴”(欣欣和乔乔)在新桥医院离世。
告医院误诊,家属索赔5万
从重庆回遂宁好几天了,但廖国军和老婆在家很少说话。虽然这个结局,在去年5月孩子出生时就已经料到了,但真的当这一天来临时,廖国军夫妇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家里的空气也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早晓得是这个结果,但心头始终还是很难受。”廖国军在新桥医院陪了女儿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曾经亲眼看到了医生护士,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无数次在深夜神色凝重地匆匆赶到重症监护室。
目前,廖国军夫妇起诉遂宁第三人民医院的民事诉状已于9月下旬被当地法院受理。由于递交的保障金不够,律师建议廖国军把索赔要求先定在5万元,之后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过程,再进行追加。
因为“双头女婴”这件事,廖家在遂宁船山区上宁乡联升村的老家倍受压力。廖国军说,自家老人常会因此而叹气,遇到街坊邻居,都是匆匆点头后就离开,“大半年了,脸上没有笑过。”
捐遗体,希望孩子不白来
包桥英和廖国军都是初婚,“双头女婴”是他们孕育的第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孩子,他们和所有的年轻夫妻一样,倾注了无限的希望和感情。
女儿夭折后,包桥英回到遂宁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之前给孩子准备的,包括别人送的婴儿用品,都在房门背后的空地上烧了。
再生育的想法,目前在两人之间几乎是根本不敢再提的话题。“我看到她在烧,好多东西都没有用过,心里觉得可惜。”廖国军说,送给别人,又担心人家嫌弃;留下来,又容易触景生情。
10月3日晚9点,廖国军夫妇才从遂宁赶抵重庆,在新桥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见到了已经夭折的女儿。“其实对她们来说,也是解脱。“廖国军夫妇没有把孩子带走,而是把她们留在了医院。
只有初中文化的廖国军和老婆达成了一致,如果在抢救女儿,和之后对女儿的研究,能够对于医学的进步起到帮助,“那她们到这个世上来一趟,也不算是白来。”
1812页记录,凝聚医生心血
备受市民关注的国内首例“双头单体女婴”于10月3日下午5点离世,存活时间为150天19个小时,成为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双头两臂女婴,也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
在新桥医院儿科奚敏护士长办公室,记者看见桌子上摆着一尺余高的医护记录:护理记录1432页、观察表250页,医生的病情记录、抢救记录、医嘱记录等130页,共计1812页,上面记录了医护人员每天为她们做的点点滴滴。
专家会诊多达30余次
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介绍,5月9日,生命垂危的“双头单体女婴”转到医院儿科接受治疗,“双头单体女婴”的身体发育严重异常,体内又患有多达15种致命性疾病,病情极其复杂。
入院后,医院立即成立两级专家小组对其进行全方面的诊治,一个是由心、脑、肺、肾、肝、消化等组成的专家诊治小组,一个是由儿科组成的专项治疗小组和特别护理小组。先后四次邀请全国、全军、重庆市的专家为她们把脉问诊,院内也组织全院会诊次数多达30余次。在入院的100多天时间里,专家们主要围绕如何延续她们的生命和如何处理发育畸形引起的肺炎、心脏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救治,多次将濒临死亡的姐妹俩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心脏负荷过大导致死亡
随着姐妹俩的身体发育,共用的一套半心肺系统已不能满足两个人的生长发育需求,心肺超负荷运转,加上心肺系统本身伴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发育不完全伴不张等畸形,导致了心肺等多器官衰竭逐渐加重。
10月3日上午10点半,姐妹俩在呼吸机支持下,心率突然从126次/分降至99次/分左右,其后自主心律迅速消失,血氧饱和度下降至30%。一直守护在病床边的医护人员马上组织麻醉科、放射科、心内科等科室现场会诊,经过1个小时的积极抢救,中午12时左右终于恢复窦性心律120—140次/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40—60%。但姐妹俩对外界刺激反应仍非常差,医护人员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午3点半,姐妹俩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再次突然下降,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抢救,但最终因为病情太危重,抢救无效离世。
据了解,世界上长期或短期存活的双头单体儿均为双头三臂或四臂联体,存活的基础是双心脏及无严重心肺畸形。而双头两臂联体是双头联体中极其罕见的,“双头单体女婴”属于此型。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对“双头姐妹”之所以能存活到现在,是因为她们属于双头三臂,并且有两套完整独立的心肺系统。世界上跟遂宁“双头单体女婴”相同病例的,最长的只存活了11天。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2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