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人们给予小悦悦无限同情、强烈谴责路人冷漠的同时,父母的监护责任也成讨论热点。《南京儿童意外伤害 10%是车祸所致》——金陵晚报10月22日A8版披露的这组数据,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在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孩子安全问题成了头等大事,作为家长的监护人,还有哪些是需要特别小心防范的?南京市儿童医院近期公布的一组关于南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除金陵晚报已经提醒父母的车祸外,还有许多值得小心防范和关注的地方。
最危险的年龄:1-3岁
负责该项调查的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中心郭岚峰护士长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调查,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最危险的年龄,不是脆弱的新生儿、婴儿期,而是1-3岁的婴幼儿期。
1-3岁的意外伤害比例高达47%,近半数孩子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发生意外。紧随其次的是4-7岁,达27.44%;<1岁和>8岁的分别是14.7%和10.85%。
为什么1-3岁的孩子最容易遭遇不幸?郭岚峰介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能够行走,活动范围增加,遭遇危险的可能也增加。说句不夸张的话,这时候孩子可能24小时都需要成人的关注,否则随时会出现意外。相反,很多家长这时候还没有进入状态,或者只注意看着孩子,而没有给孩子应有的安全教育,导致防不胜防。”
比如现在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时候会喜欢将自己的小手指深入电插座的插孔,这很容易导致触电。家长除了要看护好孩子,并且在家中清楚隐患外,应该主动给予孩子教育,禁止这样的行为,才能减少意外发生的风险。
最令人防不胜防:烫伤
烧、灼、烫伤也是意外伤害中排名甚高的一类,在郭岚峰这样的专业人士眼中,这可能是最令人防不胜防的意外伤害了。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烫伤,只是大多数孩子程度较轻,可能自行处理一下就好了,没有引起严重后果。”郭岚峰告诉记者,“不说远的,就在我本人身边的亲戚中,就有3个孩子被先后烫伤,而且其中2个都是因为‘吃’的关系才被烫到,一个是因为牛奶,一个是因为面条。”
烫伤为何防不胜防?郭岚峰自己总结了一下,觉得可能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就拿日本人来说,他们的烧灼烫伤发生风险是要低不少的,因为他们的传统饮食以生冷居多,孩子们喝牛奶都习惯喝冷牛奶。而中国人习惯热食,这有它的好处,却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触热东西的机会,发生烫伤的风险自然增加。”
除了热食外,家庭中如果热水瓶摆放不当,热水添加顺序有误,甚至使用质量不过关的热水袋,也会增加孩子发生烧灼烫伤的风险。
最想不到的中毒:降压药
在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中,接近16%的孩子是因为中毒就医。在过去,因为农药、老鼠药等毒物导致的中毒比较多见,可是近年来,家庭常用药成了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南京市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曾经有过另一项调查,对近3年来接诊中毒患儿误服的药品、食物以及其他毒物进行了清点,结果其中药品中毒占到总中毒人数的66.5%。
降压药和避孕药,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儿童中毒的药物种类,此外神经精神类药物、呼吸系统用药以及保健用药也不少,基本都是家庭的常备药。
“家庭中有一些自备药很正常,特别是有老人住过来照顾儿童时,老人本身往往有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药物放置不当,孩子就可能模仿大人服药,引起中毒。”郭岚峰提醒,尤其是在中毒中还有一个问题要特别重视,就是“群体化表现”:一个孩子发现“糖果”后,可能和一群小朋友分享,结果导致集体中毒。这使得中毒带来的伤害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比较粗心,给孩子用药前不注意看说明书,或者看错用药剂量,也是一部分孩子发生中毒的原因。
农村儿童最致命: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一旦发生,可能在短期内引起窒息,这也是死亡风险很高的一类意外伤害。不过,对于城市儿童来说,气管异物的发生比例并没有那么高,但对于周边农村地区的儿童来说,气管异物的风险超过跌倒跌落。
农村地区儿童发生气管异物的原因,大都是父母不注意,给孩子一些小零食造成的。“特别是每年秋冬季节,随着新鲜花生的上市,气管异物的发生率就开始一路走高。”郭岚峰介绍,瓜子、花生这些小零食一旦呛入气管,短期内可能造成窒息,长时间停留可能引起复杂的呼吸感染。农村儿童接触这类食物的机会远超过城市儿童,所以风险更高;相反,城市里的家长很少给孩子吃这些,就连前几年连连夺命的小果冻,现在也被许多家长列入黑名单,使得孩子气管异物的风险大幅度下降。
不过,城市里的家长也别得意,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小零食的风险虽然低了,可是玩具造成的问题却不少。“城市里的孩子往往玩具很多,一些玩具质量不过关,上面的细小零件容易掰下,一旦被孩子塞入口中就可能发生误吸、窒息,这必须引起家长们的警惕。”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2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