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院的护士正在用待产包的衣服包裹婴儿。
在市内各大医院,小宝宝一出产房门就已经“穿戴整齐”了,崭新的小衣服、小包被、小毛毯都是统一的,这就是各医院产科为产妇准备的“待产包”,并分“必选包”和“可选包”。受访的多数产妇表示买得值,但也有人对强制购买不满。由于目前待产包尚无统一规定,医院也希望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标准。
孩子刚出生都得统一穿戴
12月8日中午,市民郑女士在市内一家大医院生下了一个“兔宝宝”。家属们见到孩子的时候,他已经“穿戴整齐”了,崭新的小衣服、小包被、小毛毯都是医院统一配置的。
记者走访了青岛市内几家大型医院,了解到每个医院都会为产妇配发待产包,主要包括婴儿服装、小包被、毛巾、尿垫、小毯子等物品,虽然每家医院待产包里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会有所差别,但全套的平均价格基本都在200元左右。
记者发现,医院现在普遍会采用必选加自选的方式,也就是对少数几个项目做固定性要求,妈妈们必须购买。而其他自选的婴儿用品就全凭自愿购买。
在海慈医院,新生儿出生后在手术室和产房里必须使用医院提供的一整套小衣物,护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家长虽然准备了衣物,却没办法进行彻底消毒。市立医院也对宝宝出产房前穿着的第一套装备进行了统一安排,一身小衣服、一个小垫子和一张小包被,其他婴儿用品则全凭自愿购买。
不少妈妈认为待产包很值
那么对于这些“大礼包”的实用性妈妈们又有什么想说的呢?记者随机调查了10位使用过待产包的妈妈,虽然其中有妈妈对医院强制要求购买的形式有些不满,但没有一位妈妈对产品的质量提出质疑,其中有8位妈妈还认为这个待产包买得值。“我家宝宝现在一岁了,待产包里的衣服已经穿不上了,不过小被子和小毛巾都还一直用着,质量挺好的。”家住崂山区的佳悦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去商场对比过,从医院买来的那套婴儿用品其实性价比还是蛮高的,“现在孩子东西这么贵,200块去商场买牌子货也就只能买到这里面的两三件。”“孩子刚出生时每天都得洗澡换新衣服,一开始还担心用了医院的自己准备的小衣服就用不上了,后来宝宝出生以后才知道小孩子有时候一泡尿就得换一身。”家住市南区的浩宇妈妈告诉记者,医院提供的只是一部分,自己准备的后来也都给孩子用上了。
当然,除了待产包给妈妈们带来的方便,也有妈妈提出了异议,“医院给所有人配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家宝宝没有喂母乳,所以到现在包里好几样给产妇用的东西都还没开包。”
呼吁:最好统一标准
据了解,卫生部门对待产包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包内的物品也多是由各医院自行配置的,医院都不愿多说。
“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最好不要报道。”当记者想了解详细情况时,市内一家大型医院工作人员连忙表示不方便透露。
“谁会带着孩子的被子进手术室呢?所以待产包还是有需求的。但现在医院各自为政,并不是全市统一的,也没人监管,如果有家长质疑我们拿不出有力的解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产科护士长担心地说,因此医院很希望卫生部门能把这个事情统一负责起来,制定待产包的相关标准。
本文标题:青岛各大医院出售待产包 部分产妇不买账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2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