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发布公告,自明年1月1日起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涉及产品不乏洋奶粉、护肤品、成品油等民生商品。它们的价格是否会随之降低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快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洋奶粉是否会降价,业内存争议
目前,洋奶粉的售价把国产奶粉远远甩在后面。最近,惠氏启赋系列奶粉开始在全国范围调价,其1段奶粉900克突破了400元大关。雅培、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雀巢和美素等几大品牌的售价普遍在两三百元,而国产的伊利、贝因美等国内奶源产品售价则难以突破200元。
对于关税下调,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据一家欧洲知名奶粉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洋奶粉成本中,除了奶源成本外,还有物流、仓储、推广等综合因素,其中关税比重不会太大。而乳业专家王丁棉则就此发表看法,认为由于商家的逐利态度,关税下调只是让洋奶粉企业得到更高利润。他举例说,如根据新西兰与中国的贸易协议,十年内每年关税下降1%,目前新西兰奶粉到中国的奶粉关税已降至8%-9%。但实际上,多个采用新西兰奶源的洋奶粉及国内品牌,每年终端零售价仍以两位数上涨。
不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先庆认为,降低关税其实与我国目前稳定物价的调控举措一脉相承,“虽然关税占比不大,但对进口商品而言,的确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价。这实质上是有关部门向市场释放的一种积极信号,营造出一种良性氛围,市场也会相应作出积极反应。”
护肤品关税是“零头”,难撼高价
一款15克的眼霜540元,一款30毫升的精华液780元,进口大牌护肤品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快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大型商场专柜及负责人士,他们则认为关税在大牌护肤品定价中占比不高,难以撼动高价。
在新街口大洋百货,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某品牌的专柜人员透露,任职多年来,除了偶尔打折外,从未降过价,“每年夏初我们都会涨价,涨幅在5%左右。至于会否因关税而降价,这个暂时还未接到总部通知。”而中山南路一家大型商场百货部负责人则表示,有的牌子走亲民路线,自然会降;有的牌子走高端路线,其消费人群购买力较强,不会轻易改变原有的高价策略。而实际上,大部分的进口护肤品牌属于后者。前不久人民日报一则调查报道显示,粗略估算50克兰蔻日霜进口价仅23元,税负如果是10%,只有2.3元,即使达到50%,也仅为11.5元。而50克兰蔻日霜专柜零售价为600元左右,营销、物流、广告等成本才是“大头”。可见关税仅占较小比例,就算全部免除,也只能便宜11.5元。而今年7月,兰蔻的日霜涨了数十元,涨幅在5%至10%。与涨起来的数额相比,这11.5元的实惠只能算是个“零头”。
不过,降低关税对消费者能带来好处。商场负责人认为,这将吸引更多国外的护肤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将来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更多。对于品牌而言,这意味着竞争加剧,各家也不敢轻易涨价。
成品油刺激进口,有望缓解油荒
关税降低,成品油价格会降吗?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能源问题专家牛犁认为,由于我国执行的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油价的涨跌是参考国际油价原油交易价格,而不是成品油的价格,所以,国内油价并不一定会随着成品油关税的下调而下降。但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及广大民企的成本降低,有望在价格上作出让步。但这种影响对于老百姓而言是间接、长期性的,短时间内会不会降价不好说。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则明确提出,这次降低成品油关税就是为了“鼓励进口”,缓解油荒,与定价关系不大。据了解,由于国内油价调不到位、利润太低等各种原因,国内油企都不愿意进口,而是选择出口;而国内对于成品油的消耗量又大,供需矛盾导致“柴油荒”的出现。为了平衡国内的供需矛盾,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要求,暂停成品油出口。现在又进一步降低关税,也是为了刺激国内企业少出口,多进口。
链接
降关税涉及五大类商品
涉及调整的这730多种商品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能源资源性产品,包括煤炭、焦炭、成品油等;二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包括喷气织机、手机用摄像组件、高清摄像头、小轿车车身冲压件用关键模具等;三是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乳品加工机、农药原料、化肥、动物饲料等;四是用于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日用品,包括冷冻海鱼、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婴儿食品、护肤品、烫发剂、餐具、厨房用具等;五是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产品,包括疫苗、血清、人工耳蜗、X光片等。
本文标题:洋奶粉护肤品明年下调关税 别指望商家降价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2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