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东莞万江江滨花园一期与七期之间的市政路工地电线柱预留坑里,10岁女童被发现伏尸其中。警方初步调查透露,女童乃前晚外出遛狗时失足堕入积水深坑内窒息而死。一条市政路围蔽三年未竣工通车,刚拆除围蔽铁皮不到10天,就噬去10岁女童的生命。(1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10岁的女童,分明就是一朵娇嫩的蓓蕾,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朵生命之花尚未绽放就已凋谢了。这样的结局,让人怎么接受!据当地派出所透露,淹死女童的深坑乃工地作埋电线柱之用,警方暂时搞不清楚工地属谁负责。
尽管负责人还未确实,但毫无疑问的是,深坑必有“主人”;深坑害人,意味着“主人”未尽到管理之责。事实上,女童殒命所凸显的,恰是城市管理的缺位。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的深坑,在工地多达16个,而且深坑本身及周围无任何警示。这就表明,这一工地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类似的悲剧恐怕还会发生。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除了深坑,其它的安全隐患还有许多:摇摇欲坠的电线杆、岌岌可危的老房子、一踩就碎的窨井盖……所有这一切,都在威胁着市民的人身安全。而在生活中,每当发现安全隐患时,总有热心的市民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希望政府部门出面处理,但遭遇如何?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市民拨打政府部门电话时遇到的各种情况排名如下:排名第一的是“无人接听”(68.7%),第二是“占线”(47.0%),第三是“空号”(20.9%);15.3%的人遇到过“号码错误”;9.0%的人遇到过“关机或欠费停机”。——所有的情况都表明,政府部门的电话非常难打。既然政府部门的电话如此难打,就意味着民意表达的渠道有问题,如此一来,安全隐患就得不到及时解决,城市管理自然就相当缺位。
这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将“建设宜居城市”当作自己的口号;而这样的口号,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笔者认为,要想建设真正的宜居城市,就应当从小事做起,从清除城市的安全隐患做起,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城市里活得放心活得安全;否则,城市的大楼再高马路再宽也枉然。
本文标题:女童殒命凸显城市管理缺位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