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青岛耄耋翁16年捐款20余万 资助14名失学儿童
2012-06-17 02:40:01 来源:

  古谚:“善良之心人人皆有,慈善之举人人可为”,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今年已经89岁的青岛离休老干部王衍宝深有体会,岁逾古稀的他,到现在已经参加慈善事业16年,在慈善路上不停步,累计捐款20余万元,16年如一日。

  回家探亲萌发慈善举 全家资助14名失学儿童

  说起自己当时做慈善的时候,王衍宝老人仍是记忆犹新,那还是在1976年3月,王衍宝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沂蒙山区老家,当看到家乡破烂的教室、还有失学儿童,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苦难的童年,因为穷困上不起学,在好心亲邻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上了四年小学。从那时候起,王衍宝就决定帮助家乡一把,让那些失学的孩子重新上学,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王衍宝当时就拿出了5000元,将3800元用于学校建设,1200元救助了3名失学儿童。使他们重新返回校园。后来在他的带领下,7个子女先后都参与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活动。他们每个人至少资助一名失学儿童,全家共资助了14名失学儿童。

  89岁老人钟情扶困助学16年谱写慈善路

  1997年12月底,正值寒冷的冬天。王衍宝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恰逢,滴水成冰,北风呼啸,天气十分寒冷。他和老伴想起资助的沂蒙山区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穿上棉衣没有。于是,王衍宝将自己和儿女们家的棉衣、食品、书籍打成包裹,冒着严寒和风雪来到费县县城。第二天就把这些衣物送到朱田镇乐庄小学、鱼鳞涧小学、大洼小学、田吾小学王丽等六名孩子手中。之后他又资助了4名困难学生,有一个名叫刘翠的小女孩,父亲残疾,母亲出走,兄妹二人由76岁的奶奶抚养,生活十分困难,当场资助她1000元。

  2007年11月,王衍宝再次回到了费县故乡,当听到资助的孩子有的升了大学、有的当了兵、还有的就了业,心里十分高兴。当听到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台电脑,王衍宝当即出资4000元为学校购买了一台电脑。16年来,王衍宝的慈善路从未停下脚步,先后资助了十数名困难学生。

  保暖之余关注贫困老人

  “人都是要老的,这是客观规律。”王衍宝说,我们的社会现在逐渐进入老年化,但现在的社会还有不少贫困老人。在自己保暖之余,王衍宝想到了他们,于是他又开始资助社会贫困的老人。

  1997年8月,王衍宝向老家费县寄去了1500元资助了3名贫困老人。2005年11月,走访了家乡的关阳司中村的两名老党员,每人给他们救助金500元。2006年春天,将3600元寄给关阳司中村修治了一盘石碾,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接受王衍宝帮助的老人数不胜数。除此之外,王衍宝在每年过春节和八月十五,对门卫、清洁工、收废品等人员都给他们一定的慰问品和礼品。

  带动全家做慈善 小孙女捐出零花钱

  在王衍宝一生当中,永远难忘的一件事是在2006年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他当时召开了一次特殊家庭会议。祖孙三代为老人节捐款,资助贫困老人敬献爱心。全家24口欢聚一堂,7个儿女和孙儿们纷纷捐款。小孙女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远在北京的两个女儿也来电代捐1200元,全家累计捐款7200元。将这些钱捐给胶南市铁山街道东李崖村的60名贫困老党员及老人。

  面对质疑 王衍宝坦言只愿尽一份微薄力

  多少年来王衍宝怀着一颗善心和同情心,对社会上的贫困群体和人员进行一定的捐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但是还有人说,“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为什么离休后还出这么大的力,你到底图个啥?真是有点傻”。王衍宝的回答是“我是一个老干部,老党员,不为名不为利。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要为社会做点贡献,要多做好事,帮助困难群众。我人是老了,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走慈善之路,助人为乐,尽自己微薄之力,要有善良之心,温暖别人,快活生活。你慈善我慈善,大家都慈善,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

本文标题:青岛耄耋翁16年捐款20余万 资助14名失学儿童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8489.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