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补钙了吗?吃的什么钙?”如今,大多数婴幼儿家长抱着孩子一见面,就会探讨孩子补钙的事。据人民网消息,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接近九成的家长会在医生或他人建议下,在宝宝6个月之前就开始补钙。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婴幼儿缺钙,到了要用服钙剂来补钙的地步?这么小的婴幼儿长时间补钙,有益还是有害?
出生才25天的婴儿,就在月嫂建议下补钙了
记者在QQ群上作了一个调查,问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是否给孩子补过钙片等,结果大多数家长都说补过,有的甚至现在还每天给孩子服用进口的钙剂,并认为补总比不补好。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身边的婴幼儿家长,绝大多数也正在给孩子补钙。一位儿子15个月大的M女士一听记者问她“给儿子补钙”的问题,竟惊讶地反问:“现在还有不缺钙、不要补钙的小孩吗?”她说,儿子头发少、黄,人家说是缺钙,就给孩子补钙了,同时吃鱼肝油,后来听其他家长说国产的钙剂没有进口的好,就换成进口的了。可吃到现在,儿子的头发还是少、黄。
而Y女士的孩子出生才1个多月,就已经在补钙了。原因是出院时医生给配了婴儿钙剂带回家,出生25天时,请的月嫂就说,孩子半夜里会哭叫的,是缺钙,应该补钙了,家长赶紧每天给孩子补钙。
大多数孩子并不缺钙,盲目补钙损害肾脏
市一院儿科主任王永清博士坚决反对婴幼儿瞎补钙。他说,美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元素钙需要量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每天210毫克,6个月到1岁婴儿每天270毫克,1岁到3岁婴幼儿每天500毫克。由于人种不同,中国婴幼儿每天的需要量应稍低一点。而100毫升母乳中的元素钙含量就达30~40毫克,10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元素钙含量高达110~135毫克,而且母乳和牛奶中的元素钙是最容易被婴幼儿吸收利用的天然生物钙。所以,刚出生的婴幼儿,只要坚持母乳喂养,再加点牛奶、奶粉等,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吃600到700毫升,足够了。6个月以上婴幼儿,除了母乳,可适当多添加点牛奶、奶粉等奶制品,以及含钙量高的豆制品等其他辅食,只要正常均衡饮食,钙是不会缺的。
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兼新生儿科主任屠文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自身不缺钙而盲目地长期补钙,会损害肾脏。因为钙最终是靠肾脏来代谢排出体外的,婴幼儿的肾脏本来就脆弱,这时若体内有过多的钙,肾脏负就重,难以及时把体内过多的钙排出体外,就会沉积下来变成结晶,附着在肾脏和泌尿道里,发展成肾钙化或肾结石。同时,体内过多的钙还会损伤其它器官。这种损伤短期内看不出来,要多少年后、甚至成人以后才会显现出来。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科长缪金剑说,对真正缺钙的孩子应适当补充钙剂。但首先要到医院专科做骨密度、血钙等检测,明确孩子是否缺钙、以及缺钙的程度,再在医生指导下,按医嘱补钙。这种补钙也只能是短期治疗性的,不能长期补,补到不缺就应停止。
应将“补钙”,改成补充维生素D
倘或把补钙的说法换成补充维生素D,倒是正确的。
王永清说,如今,孩子体内普遍缺少的不是钙,而是缺少让钙元素吸收并沉积到骨骼上的激素1,25羟化维生素D3,它是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缺少维生素D就缺少它,缺了它,吃再多的钙也不能吸收。本来多晒太阳,人体皮肤会自然产生足够的活性维生素D的,但现在的孩子太阳晒得少,生长又快,导致人体自身产生的活性维生素D不足。所以,补钙我们提倡通过母乳、牛奶、豆浆及其它食物来补,已经够了。而维生素D却不同,食物中难以补充,一般要服用含维生素A和D的鱼肝油制剂来补,即使1岁以上的孩子,也应坚持服用。最适合中国孩子的鱼肝油制剂,是维生素A和D的含量比例为3~4:1的那种,不仅对钙吸收,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生长发育都有益,购买时请注意标签上的含量说明。
平时,还应多带孩子外出晒晒太阳,促进皮肤产生活性维生素D。
张建国
链接:婴幼儿不当补钙比吃三聚氰胺危害更大
说到肾结石的危害,大概很多家长会想起当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许多孩子因吃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患上了肾结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院院长甘卫华对人民网记者说:“因不当补钙造成的肾结石,远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严重得多。三聚氰胺造成的结石,其质地疏松,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尚可治愈,比如一些孩子可通过多喝水将结石排出体外。但是钙产生的结石质地坚硬,对肾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否则肾实质受到损伤,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李可基和他的学生在北京城区调查了218个家长,其中202人在给孩子补钙,67%的宝宝4个月前就开始补钙,到6个月,高达86%的宝宝在补钙。李可基:“如果吃母乳再补钙,那就是荒天下之大谬。这是基于十来年中国对钙营养的恐慌、或者说误解、或者说误导造成的。”
据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很多专家,在诊室里专门挂了一个牌子,上写:“乳品内含有儿童所需适量钙,无需另外补钙。”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