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个儿童有1人患自闭症
每110个儿童中就有1人患自闭症。他们被称为误落入人间的“星星的孩子”:目光澄亮,却不愿意跟别人对视,听力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
4月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个“世界自闭症知晓日”。昨日下午,广州日报“健康大讲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联合举办“关爱‘星星的孩子’”专场讲座,大洋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记者获悉,国际自闭症研究中心今年发起了“点亮蓝灯”行动,在4月2日当天,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国际大都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点亮蓝色的灯光,提醒公众更加重视自闭症问题。主讲专家、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昨天疾呼,广州“小蛮腰”也应响应倡议,当天为本地患儿亮一晚蓝灯。
年轻父母来听讲 奶奶提前去咨询
作为广东首个自闭症防治中心的创办人,中山三院邹小兵教授出诊时总是一号难求。与以往健康教育讲座满场“白发”不同,这次的听众几乎全是年轻的父母,有不少人带着宝宝前来听讲,还有北京家长听到讲座消息后,赶来为宝宝咨询治疗事宜。
身着蓝衣的3岁女童囡囡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听讲座。长得眉清目秀的她安静地看着MP4里播放的《猫和老鼠》,好像周围的喧闹跟她无关。突然间,她尖叫起来,在座位上扭着身体,爸爸赶紧哄她,但她的眼神却越过爸爸,盯着坐椅。
“我们叫她,她不理,必须大声叫才行。人家说她反应还不算差,但我们总觉得她不对劲。”妈妈忧心忡忡地说,从囡囡很小开始,家人就发现她从不跟人目光对视,似乎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我的大孙子七岁了,不爱跟人交流,也不能正常学习。”跟老友一起来听讲座的麦奶奶说,儿子一家在挪威生活,几年前发现大孙子可能有自闭症。虽然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错,会叫爸爸妈妈,但是却不能跟人正常相处:下个月孙子回国,她就提前赶过来咨询现在干预是否有效果。
康复训练别等到三岁才开始
“自闭症患儿越早进行康复训练,不是非得等到三岁才开始,可能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功能的恢复效果就越好。”邹小兵说,中山大学一项科研项目对两岁以内明确诊断的孤独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效果很不错。”
最理想的康复训练模式是“专业康复+家庭训练”,即让患儿上半天的专业康复课,再回家进行半天的家庭训练。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进行学龄前两年的早期行为干预治疗,可以让他们的智商和语言能力有很大的改善。因此,一旦孩子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请尽快开始行为干预治疗。有效的治疗方案专注于培养患者的交流能力、社会互动能力及认知能力。
“在很多国家,自闭症的患病几率已经超过了患儿童癌症、糖尿病及艾滋病三者的总和。”邹小兵说,对患者家庭来说,康复训练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希望卫生部门能对患儿居家训练和在专业康复机构训练给予经济支持。
上一页12下一页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