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牛奶行业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我国现有奶业标准是“全球最差标准”,我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同时,有专家建议应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现有常温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中国乳业市场似乎又面临一次洗牌。
6月21日,记者走访锡城乳业市场,发现被王丁棉指责标准过低的常温鲜奶依然走俏,伊利、蒙牛等几大品牌依然稳坐鲜奶巨头交椅。
巴氏奶失守,销售量微不足道
“巴氏奶失守城池已有多年,目前它在无锡液态奶市场中的份额微乎其微,境况惨淡。”沃尔玛青石路店市场部郑经理表示。他向记者提起了2004年国家对巴氏奶下发的“禁鲜令”,“当时明令禁止巴氏奶在包装上出现‘鲜’字样,直到2009年‘禁鲜令’解除。但此时巴氏奶已淡出消费者视线许久,要从已十分稳固的常温奶江山中抢回一席之地,难度不小。”
在家乐福保利店,记者看到冷藏饮品货架上只有一款巴氏奶:南京卫岗。该店一位王姓负责人表示,巴氏奶由于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销售周期短,再加上冷链存储配套能力等因素,价格一般比常温奶贵出不少。此外货源也十分有限,目前该店巴氏奶的销售量最多只有常温奶的2%。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消费者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区别。事实上,“巴氏”是指一种低温杀菌工艺,充分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和自然风味,很新鲜但保质期短。
国产乳制品市场份额流失
在郑经理的印象中,自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风波平息以后,无锡的奶制品销售一直都很平稳。尽管业内不断发生各种营养和安全的专业标准争端,消费者都不再有什么激烈反应了。
但约有80%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自从‘三聚氰胺’以后,就觉得国内奶制品市场很乱,安全难有保障。”
郑经理提到一个乳制品市场的明显变化,那就是洋奶粉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大了,尤其是针对婴幼儿的产品,“保守估计,10个来买婴幼儿奶粉的顾客里面,至少有六七个会选择国外品牌。”
家乐福的进口常温奶尽管价格高出国产鲜奶许多,但拥有一群十分忠诚的消费者,负责人表示,“这部分消费者收入较高,对食品安全问题较为关注。曾经有一位消费者说,中国乳业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安全的乳源,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什么标准都没有意义。”
国标几经沉浮,挑动网友神经
乳业国标争议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不少网友认为,翻来覆去的乳业国标之争,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生产者无视消费者利益的自说自话。
网友白纸LINDA说,“标准低的时候因为大头娃娃提高了标准,之后因为三聚氰胺风波再次降低,那么是不是要有新的反面教材才重新提高标准?如此反复有何意义?”
“为了奶农的利益而降低牛奶标准”的说法更是遭到网友猛烈炮轰:“以伤害国民健康为代价换来照顾奶农,谁开心了?要照顾奶农,不如直接给奶农发放补贴,提高我国的奶源质量。让老百姓早日喝上放心奶才是正道。”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标题:乳业国标起争端 无锡消费者带着疑问喝牛奶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