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多家医院、制药厂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30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仅有60多种。一些儿科专家反映,儿童专用药品缺乏,儿童用药成人化现象较为普遍,这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成人化用药,隐患大浪费多
冬春交替时节,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增多。记者近日走访长沙几家医院,发现儿科挤满了挂吊瓶的患儿。不少家长反映,把成人药片掰开服用已成为给孩子吃药的“惯例”。
家住邵阳洞口县的李和贵每次带患有多动症的女儿来湖南省儿科医院看病后,都要带几大包药回家。他告诉记者:“不到指甲盖大小的一片药,得平均分成两份甚至四份来吃,太不方便。我有时也掌握不好量,怕给她吃多了中毒。”
“由于儿童专用药匮乏,医生给儿童用成人药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折算,有些片剂要分成1/2、1/4甚至1/8给儿童服用,很多家长掌握不好剂量,安全隐患大,浪费也不少。”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王希勇介绍,一些药品上市前可能未经过儿科试验,导致儿童用药剂量不明确,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或导致给药剂量不足,使治疗无效;或由于没有适合儿童的剂型,一些有疗效的药品无法用于儿童。
王希勇告诉记者,儿童年龄越小,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越不完全,药品的不良反应越易导致器官和组织发育障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如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地高辛有片剂、也有醑剂(液体),一些家长选择片剂,孩子服用一旦过量,有导致儿童心率失调的危险,也曾发生过小儿服用地高辛过量、中毒死亡的事件。
湘雅三医院儿科主任赵玲玲说:“几乎50%的家长在带孩子来医院之前,凭经验给孩子服过药。儿童吃成人药,小病成大病,这种情况不少。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特别是婴幼儿肝肾发育不完全,排毒功能差,一些成人药用在他们身上,极易出现毒副作用。比如用于小儿退热方面的部分成人药里含有大黄,成人可能不是很敏感,但小孩服用会引起腹泻。”
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在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儿童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达到12.9%,其中新生儿是24.4%,而成人是6.7%。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陈光建说,儿童越是年幼,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
湖南汉寿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叶永康告诉记者:“多数注射液没有适合儿童的剂型。目前药厂生产的静脉输液多为500毫升,而儿童所需剂量一般是100到200毫升。医生开了处方后,护士只能将多余的部分倒掉,然后再配药,不但增加操作的工作量,而且造成药物浪费。有些黑诊所、小诊所为了不浪费注射液,将剩余注射液留下来再次使用,极易导致患者感染。”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标题:儿童用药成人化问题亟待解决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