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国家标准,国内燕窝市场掺假、造假现象一度十分猖獗。不过,这一现象在今后有望改善。昨日,国内知名燕窝品牌燕之屋生产商厦门市丝浓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在厦门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我国燕窝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的研究。
根据协议内容,三家单位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燕窝的内外产品质量特性,测试分析燕窝产品的相关理化指标,开展燕窝及其产品的质量、检测方法等技术标准研究,起草相关的标准草案,并适时申请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立项,以促进燕窝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
标准缺失制约行业发展
因燕窝产地、本身营养的特殊性,它在受到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常令一些不法分子以此来造假牟取暴利。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郑宝东说,许多商家为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极力从外观上进行刻意掺假、造假。通过改变燕窝的形状、颜色,如染色、漂白、沾胶等尽可能将燕窝做得“漂亮”以吸引消费者。而令这些现象一直无法得以有效遏制的,正是燕窝标准的长期缺乏。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燕窝产品的标准执行的主要是各企业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在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方面均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为没有权威的国家标准,公众便失去了判断的依据。”丝浓公司总经理黄丹艳说,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和质检部门在执法时,也常因缺乏具体的燕窝标准无从下手。
有望制定国家标准
“食品国家标准的出台要经过从专家论证、草案形成到社会公示、正式发布等程序,《食品安全法》对此有严格的规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与食品标准研究所副所长刘俊华昨日表示。此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已着手在开展燕窝的一些基础研究,为国标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次签约后,燕窝国标的制定将进入前期论证阶段。
据了解,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刘俊华表示,燕窝国家标准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将是强制性标准。此外,燕窝国标还将包含外观、性状、色泽等感官指标,营养成分等理化指标,以及基本微生物等指标。消费者关注的影响食用安全的亚硝酸盐限量也将在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后,在标准中作出强制性规定。
此外,目前市场上燕窝产品或以颜色命名,或以俗称命名的混乱现状,在燕窝国标出台后也将有望得到改善,燕窝产品命名今后有望得到统一规范。
本文标题:燕窝行业标准缺失 厦企联合多方研究国标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