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首都儿研所的痛苦 200名医生1年看189万门诊
2012-06-16 15:45:54 来源:

  上医院看病,如果挂号排长队、走廊里人头攒动、厕所肮脏不堪已经让你苦不堪言,那么到了儿童专科医院也许会感觉“苦上加苦”。这一切不便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孩子哭闹声、家长训斥声,医护呼喊声,让种种焦急、困扰、愤怒都交缠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与孩子看病难相对应的,是儿科医生的日渐匮乏。干儿科累、没前途、风险大,成为许多临床工作者“躲避”儿科的三大原因。孩子看病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生命时报》记者到年门诊量近200万人次的首都儿科研究所实地感受了一番。

  候诊大厅坐满面带泪痕的输液孩子

  3月14日上午8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日坛附近的首都儿研所时,送孩子看病的车辆已经把门口堵得水泄不通。门诊大厅里,几个挂号窗口密密麻麻排满了人。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挂号,孩子的哭闹声、喊叫声,让整个门诊大厅显得纷乱喧哗。在一层的挂号大厅,挂号窗口与交费、取药窗口挤在一起,人们需要在人群中穿插办理不同的手续,很不方便。

  在首都儿研所,最能体现医疗服务设施“紧张”的地方就是输液室。记者走进位于一层右侧的急诊和输液室,在医院售卖商品的专柜对面,几十个本属于候诊室的椅子上坐满了正在输液的孩子和等待的家长,孩子们大多面带泪痕、七扭八歪地坐着,有的家长则一边喂孩子吃东西,一边自己吃着饭,空气中混杂着食物和消毒水的味道。不同于输液室的是,这里输液的“工具”有些特殊,孩子们的输液包不是绑在屋顶垂下来的绳子上,就是挂在临时贴在墙上的挂钩上,有些孩子甚至连这些“工具”都轮不上,只能由家长手举着输液包。一位家长对记者说:“你看这环境,吃饭的就不说了,那边的孩子,直接在垃圾桶里大小便呢!”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就在侧门旁边的一个垃圾桶边上,一位家长正在把着孩子“如厕”,而在他旁边不到一米的距离,就躺着正在输液的孩子。

  转身拐进医院“正宗”的输液室,分诊台边上站满了正在等待的家长,往前走十几步,就是给孩子扎针输液的诊台。“169号!169号在吗?”,伴随着医生的叫号声和孩子大声地哭喊,四个护士正在马不停蹄地给孩子扎针输液,有的孩子因为太小只能扎头皮针,护士们正拿着棕色的剃刀给孩子剃发。因为人数太多,他们根本无暇更换刀片,每用完一次就放进旁边的消毒液中泡一下接着用。记者粗略地算了算,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四个诊台就有将近十几个孩子完成了扎针过程。

  扎上针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四处找座位,此时不到3米的过道显得有些狭窄,大多数人在寻座未果后只能去了门口的候诊厅。记者发现,几个正规的输液室都是超负荷状态,在十几平米的房间内摆了十几把椅子,上面满满当当地坐着正在输液的孩子,家长则在这不宽敞的空间中找地方站着。输液室并不算透气,人流的温度也让这里比外面明显高了一两度,湿热的气流让人感到难受。

  对于医院的就医环境,不少家长会有些微词,“厕所的环境是最差的,孩子都不乐意去”,有的家长甚至在来医院前就让孩子穿上了纸尿裤。记者为此分别去了医院中不同楼层的厕所,虽然没有排队现象,地上也没有那么脏,但里面的气味确实有些让人难受。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李女士算得上是儿研所的“常客”,只要孩子一生病就会来儿研所医治,她告诉记者:“这里地方小人又太多,医疗资源太有限,排队几十分钟挂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因为都是给孩子看病心切,有时候排着排着就有家长开始争吵甚至动手。就算多花钱挂个特需门诊,也得等几个小时,真是着急都没有办法。”部分医护人员态度冷漠也让一些家长很无奈。一位刚带孩子去皮肤科看完病的王女士表示:“我觉得有的医生和护士没有耐心,挺冷漠的。问护士啥时候排到,但她就冷冷地回答‘等着吧,不知道,按着号叫。’,我们好不容易等了将近两小时终于看上了,可医生没跟我们说几句话就开药叫下一个,家长就是担心孩子,想多跟医生聊聊,这样的回答真让我觉得有些心寒。”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标题:首都儿研所的痛苦 200名医生1年看189万门诊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7028.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