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一书因讲述自己对女儿的严厉教养方式而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论战。《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为题摘录了此书的部分章节,“虎妈”的故事还登上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虎妈战歌》也跻身于本周《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排行榜前五名。“虎妈”在全美引发的热议持续升温。
“猫”“虎”对立
“我感觉这(‘虎妈’的做法)是一种挑衅,”家住新泽西州、在纽约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工作的亚历山德拉·曼德尔对新华社记者说。身为5个孩子的母亲,她对“虎妈”骂孩子是废物、要求孩子每科成绩得A、不准看电视、不准玩电脑游戏、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教育方式感到惊愕。
“我从来不会羞辱孩子,我也绝不会让孩子为我或为家族的荣誉去奋斗。孩子应该自己选择人生,为自己负责,”曼德尔说。
曼德尔大儿子威尔现年10岁,在纽约一所犹太学校读五年级,学校从来没有作业和考试,也不给孩子排名。曼德尔也从不给威尔布置课外作业,威尔放学后不是动手做事,就是在户外活动。天冷的时候,威尔就在家里读书、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他每天弹10分钟钢琴,如果不想弹,家长也从不强求。
“我让他练琴,是希望他能具备识谱的能力并感受音乐的快乐,而不是期望他去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孩子就应该享受孩子的快乐,8小时上课之外的时间应该属于他自己,”曼德尔说。
威尔的生活对于居住在纽约皇后区的11岁华裔男孩虎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父母给他起了虎子的小名,就是对他寄予厚望。虎子从学前班开始,一直在年级的“天才班”就读。
虎子的母亲甘女士规定他放学后必须立刻完成作业,然后还要完成家里布置的课外习题。每天不能看电视,一周只有周六周日可以玩电脑游戏,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每天弹钢琴30分钟,周末还要去学跆拳道和中文。
在甘女士的美国同事眼中,甘女士已经符合“虎妈”的标准了,但甘女士在看完《时代》周刊关于“虎妈”的介绍后不禁向新华社记者感慨:“看来‘虎妈’教育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我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太宽松了。”
虎子的父亲李先生称自己是标准的“虎爸”。他说:“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力差,需要引导,家长必须严格,树立权威。”他毫不讳言会用严厉的话语批评虎子,甚至有时还会故意挫伤他的自信心。“要给孩子挫折教育,以后进入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受到所有人的表扬,他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虎爸”已为六年级的虎子确定了近期目标,即进入从3000多名应试孩子中挑选170名的纽约重点初中,然后直升重点高中,最后进入常春藤联盟名校。“这是我为他设计的未来,我相信对他是有好处的,”“虎爸”充满自信。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标题:虎妈猫妈与第三种选择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