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孩子跌倒在辅导班里
上海市幼儿及小学生超前补课现象透视
下午5点,天空飘着冰凉的雨。王女士准时等在某奥数培训班的大门口,远远看到走出来的儿子,她赶忙招手督促他快点走,因为下一个奥数班6点不到就要开课,母子俩的晚餐只能在路边将就解决。
这样的场景,其中的辛苦,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其实奥数班上讲的东西,基本上是学校教材上没有和教学大纲不作要求的。据悉,上海小学生中读奥数的人数起码在2万以上,以四年级和五年级为最多。
除奥数外,就是普通的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也存在超前补课的现象:让幼儿园孩子学小学课程内容,让小学生学初中的课程内容。而其背后的动机,还是归结到一点为了上一个“好学校”。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社会上流传甚广,被很多家庭奉为金科玉律。你家孩子上小学前能识200个字,我家孩子要识300个;你家孩子上了语文、数学两个辅导班,我家孩子还要多上英语(论坛)班、钢琴班;你家孩子对口入学上普通校,我家孩子要上区重点、市重点。从“起跑线”开始,就要跑在前面,追求在学业、事业乃至人生幸福方面,都一路领先。
各领域专家对此充满了忧虑。他们认为,学生的认知成长自有内在规律,忽视其年龄特点的超前补课、过度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违背孩子个人意愿的强塞硬加可以短期内显出学业成绩上的优势,学习主动性的泯灭、社会适应性的缺失,却会对孩子终身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补课凶猛
培训机构开办幼儿园不得设置的识字班、数学班、英语班,把6岁的孩子当成9岁的孩子教;小学五年级的辅导班,教的多是初中的知识。
3月16日晚,上海水城南路某大厦6楼,“新甲”青少儿培训机构。
接待大厅里摆着一排长凳,让家长们休息,周边有四五个小教室。资料架上陈列着各种宣传单,另一个陈列架上摆放着这家机构自主开发的培训教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墙上贴着的一张“温馨提示”,上面详细列举了“中环杯”、“春蕾杯”、“七彩杯”等各种竞赛活动的报名及考试时间。
当接待员得知记者亲戚的小孩已读幼儿园大班却还没有学拼音时,热心地说:“一定要让孩子上拼音识字班,现在小学里不学拼音,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就45篇课文,孩子进去之后,跟不上的!以后小孩要用拼音打电脑,小时候学不好,可要受苦一辈子。你可以听听看,我们的课对幼小衔接很有帮助。”
18时30分,记者与5个小朋友坐进教室。这里没有窗户,能看到的只是桌椅和黑板,没有玩具。4个小女孩坐在第一排,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倩倩个头很小,把两张椅子叠放起来坐;已读一年级的强强单独坐第二排。
“我们先来复习上次课学过的字。”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默,总共12个词:早饭、迟来、阴天、晴空、富贵、贫贱、果树、电影、夜色、晚安、裤腰、鸡腿。默写结束后,老师拿出一方印章,盖在小朋友本子上:“加油”。
接下来学教材第八课,一共学习12个词:饭团、面团、汤团、圆桌、图画,图纸、圈套、圈点、桃花、桃树、鸭梨、香水梨,其中包括团、圆、图、圈、桃、梨6个生字。40分钟里,学生一直趴在课桌上,几乎没停下手中的笔。
大口框结构的4个字还没学完,强强就离开座位,边动边说:“马上要学水果了,我喜欢吃水果。”开始老师没吭声,后来提醒他回位子上坐好。
这节课的最后一项内容是用新学的6个字造句,造完了就可以休息。倩倩不太情愿地第四个举手:“我爱吃饭团,我很爱画图画,我爱吃汤圆,我不会玩呼啦圈,我爱吃蜜桃,我爱吃生梨。”老师鼓励她:“不能总是说‘我爱什么’,希望以后你造得更好,在一年级赢得老师的夸奖。”
倩倩来到门外大厅,像一头受伤的小兽偎依在奶奶身旁,喝水,吃波力海苔。休息了好大一会儿,快到上课时间了,她还不肯回到教室去。
接待员介绍:“他们上的是第四期,从小班、中班的时候就开始上;第一期是学拼音的,有一个班刚刚开,你明天就可以带孩子来。”关于价格,她告诉记者:“一期是12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总共1880元。”
记者翻阅上海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发现,一年级开始不是学汉语拼音,而是11课“入学准备”,教孩子学习识字;从第22页开始才是“读儿歌识字学拼音”。接待员的说法有部分道理。“新甲”辅导班学的字有一定难度,对比课本后的生字表,“晴”字在二年级才学,“圈”字则到三年级才学。
送孩子去上社会机构办的辅导班,在家长中绝非个别现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61%的受访家长表示其孩子参加过兴趣班,其中参加过社会机构所办兴趣班的占比达72.2%。打开上海人气颇旺的“旺乙”教育论坛,扑面而来的是50多家培训机构的列表。培训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学科类的识字班、英语班、数学班,也有兴趣类的钢琴班、舞蹈班等。
3月18日晚上,根据“旺乙”网的指引,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兰溪路上的“问丙”教育。这里的数学培训采用模块化课程,学生可以随时加入。例如小学五年级,学习内容包括扇形、质数和合数、韩信点兵、抽屉原理、正方体和长方体、圆柱、圆锥等19个知识点,分19次上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超越了学校课堂教学范围,很多是初中才学的内容。
每个星期日上午,乐乐都要去“普丁”业余进修学校上“艺术演讲”课。她在某民办小学读三年级,而“普丁”就设在学校旁边的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所谓“艺术演讲”,就是阅读和作文,所谓“三年级思维训练”,就是“三年级奥数”,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彼此心照不宣。乐乐说,“我学过的和演讲有关的内容,就是练习‘四是四、十是十’绕口令,别的都是在做阅读理解、写作文。”
乐乐还报名学习新概念英语,在网上听有关学习内容,加上学校本身布置的作业,她的周末两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连自家楼下广场的梅花展都没去玩玩。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标题:超前补课现象透视:当心孩子跌倒在辅导班里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