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明胶原料、胶囊被封 蜀中制药胶囊药停产
2012-06-15 21:07:13 来源:

   修正药业、蜀中制药、海外制药等9家药企生产的13批次药品被曝光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昨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暂停销售和使用问题药品。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省食药监局了解到,省食药监局已经派相关调查人员奔赴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对蜀中制药购进的明胶原料及胶囊暂时封存,空心胶囊生产线暂停生产。同时,成都市食药监局也对全市的5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取样送检。

  市场排查

  成都暂未发现13批次药品

  昨日,记者随机走访多家药店,没有发现13问题批次药品的踪迹。在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同仁堂内,记者提出想购买阿莫西林胶囊和诺氟沙星胶囊,店员随即给记者推荐了“石药”牌阿莫西林胶囊。另外一名身穿白大褂的谭姓人员表示,蜀中制药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以及修正药业的羚羊感冒胶囊“我们这儿一直都没有。”

  在位于市中心的另一家药店德仁堂内,店员也表示没有销售以上三种药。在另一家药店华安堂里,在该店工作达4年的李德英说,这两天看到新闻,但熟悉店内所卖药品的她并不担心,因为这13批次的药品该店都没有销售。“早在去年,公司就发出通知,把蜀中制药的多个产品下架了。”

  昨日,省食药监局发出通知,要求全省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药店和医疗机构暂停销售和使用媒体曝光的使用铬超标明胶空心胶囊的13个批次产品。昨日,市食药监局已经展开市场排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市食药监局尚未接到各区(市)县局的通报,暂未发现13批次铬超标药品。

  蜀中制药

  胶囊药停产,相关产品送检

  昨日,省食药监局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明胶空心胶囊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内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和具有胶囊剂型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省食药监副局长王涛带领药品安监处、稽查总队相关负责人,奔赴德阳广汉市,督导蜀中制药涉嫌药用胶囊有关问题的调查处置工作。

  据介绍,在调查中,四川蜀中制药已将自查情况向省食药监局以及德阳食药监局进行了汇报。昨日,省食药监局做出决定,对蜀中制药购进的明胶原料及胶囊暂时封存,空心胶囊生产线暂停生产。

  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介绍,空心胶囊生产线暂停生产就代表着蜀中制药的所有胶囊类药品也已经暂停生产。同时,对媒体曝光的产品,省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已经抽样并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昨日,广汉市、德阳市食药监局也先后到蜀中制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开展核查。

  现场寻访

  蜀中制药缺席媒体见面会

  蜀中制药曾在去年5月被相关部门行政处罚,原因是部分药品未按规范进行生产。时隔不到一年,又被央视报道其产品“阿莫西林胶囊”和“诺氟沙星胶囊”铬含量超标。

  对此,成都商报记者曾多次致电蜀中制药董事长安好义和该企业多名相关负责人,但均为获得回复。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接到通知,下午3时在广汉市委宣传部召开媒体发布会。然而,到了约定时间,蜀中制药的代表并未露面。广汉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蜀中制药药品事件,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三天左右,由省药监局统一发布情况说明。”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 王渊 许凤婷 实习生 万玉航 摄影记者 钟劼霓

  “胶囊之乡”

  10年前曾动大手术

  日前央视关于“问题胶囊”的报道,将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一个叫儒岙的小镇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世纪90年代,这里产量占全国胶囊总量的近60%。

  “2000年前后,我们这里的量已经做得很大,但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不少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明胶。”某胶囊企业负责人说。在2002年初,由该县政府牵头整治。官方数字显示该镇胶囊企业从整治前的327家,到2003年年底锐减至30家。

  “现在儒岙镇又有一些企业重蹈覆辙。”新昌县儒岙镇某胶囊生产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不过,央视曝光几家儒岙镇胶囊生产企业用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做医用胶囊的新闻后,“今天(15日)镇里召集了大部分胶囊企业开会,专门讨论这个事情。相信政府会有所动作,对于正规做事的企业来说反而是件好事。”该负责人称。东方早报

  各地进展

  22名涉案人员被抓获

  记者从浙江省新昌县公安局获悉,截至昨日中午12时,警方共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共4家企业的涉案人员22名,对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公安部门称,他们将配合药监、工商等部门对全县43家胶囊生产企业进行停业整顿,对非法生产胶囊企业进行封查。

  据了解,截至15日18时,新昌县已紧急查封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空心胶囊的相关问题企业。

  此外,针对媒体报道“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一事,工厂所在的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官方16日对记者回应称,该县所有明胶企业已经一律停业整顿,警方已对学洋明胶蛋白厂相关人员依法进行控制。

  新华社、中广网

  查访

  成都市食药监局

  检查5家药用胶囊企业

  成都市食药监局昨日也立即对全市的5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取样送检。

  详查原料出处

  昨日上午,市食药监局安监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成都正和药用胶囊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在该公司的胶囊成品库,市食药监局安监处处长郑慰记下产品的批号、检验日期,“这次检查,主要是利用产品的生产批号等记录,来倒查原料,看产品生产量和原料的进购量是否统一。”郑慰介绍,国家对于药用胶囊的储存也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保持在15℃~25℃,湿度在35%~65%。

  随后,安监处工作人员又来到该企业的原料库房,提取了明胶的进货台账以及该企业购进明胶时的检验报告。之后,安监处工作人员又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走廊,通过玻璃观看该企业生产线是否按照规定生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车间内空气洁净度要保证,其次就是生产人员的卫生,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因为铬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市食药监局安监处工作人员并没有进入车间内。

  工作人员还从该企业抽取了一批次6毫克胶囊样品,将其送往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

  往年未发现铬超标

  检查过程中,市食药监局安监处发现该企业对于原料、包装存在摆放混乱的现象,同时,该企业对于胶囊的检测记录细节也不够详细。对此,市食药监局当场要求改进。

  除了高新西区的这家企业,成都的崇州、邛崃、金牛区、温江区还各有1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昨日,市食药监局对5家企业生产的药用空心胶囊全部进行抽样,并送法定检测机构按国家药典标准进行重金属铬的专项检验。

  郑慰解释,在以往的检查中,成都市的5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并未发现其产品有铬超标现象。

  目前,成都市还有18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郑慰表示,对于具有胶囊剂型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的检查也在同步进行。今年3月至6月,四川省开始药品安全集中整治,而药品生产领域的原辅料质量也是检查重点。

  而成都正和药用胶囊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药用明胶的市场售价大约每吨5万元,而工业明胶则良莠不齐,低一点的有每吨8000多元的,高一点的有每吨2万多元的。因为原料的价差,也导致了生产出来的胶囊价格的巨大差异。一般来说,合格的药用胶囊市场价为每万粒八、九十元,而用劣质明胶生产出来的“蓝皮胶囊”售价只有每万粒四、五十元。

  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 王渊 摄影记者 钟劼霓

本文标题:明胶原料、胶囊被封 蜀中制药胶囊药停产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4292.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