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果冻企业被一条微博搞得很不舒服。一周之后,事件已有新进展。
昨天,记者获悉,包括泉州天线宝宝食品公司在内,各家企业准备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协调下,到法院状告发微博的央视主持人。
9日以来,这些企业相关人士神经一直紧绷,而该事件对行业的影响,目前无法评估。
有媒体报道称,事件之后,福州的老酸奶、果冻销量下滑三成以上。
泉州天线宝宝食品负责人许志忠说,微博中有三个字最为敏感——不细说。
“不细说不如不说,有确实证据证明哪家酸奶或果冻厂家使用了不能食用的工业明胶,就应直接拿出来。如果不敢针对特定品牌,支支吾吾地指向整个行业,那么行业中负责任、有良心的企业岂不是太无辜了。”许志忠说,如果企业因这种谣言而被迫关厂子,那么几千名员工何去何从?
许志忠说,损失不单是经济上的,还让消费者人心惶惶。
“作为一名主持人,该对自己的话负责,发布一条信息时应该列出相应的证据,否则太不负责任了。”
许志忠说,目前几家企业正在搜集材料,已经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协调,准备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状告发微博的主持人。
就此事,亲亲股份辛亚东说,目前有此意向。
福建师范大学丁兆增律师说,如果状告,应该是民事诉讼,理由应是“名誉侵权”。他说,状告的最直接要求,应该是主持人在公开媒体道歉,并赔付一定企业损失。
亲亲股份辛亚东讲述
危情24小时
4月9日11:07,,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根据调查记者的爆料,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不能吃,尤其是孩子,具体细节很恐怖,不便透露。
这条微博被转发13万次被删了。
4月10日凌晨00:50,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文强也在微博上爆料:“以后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哪天你们扔了双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其实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头,可惜片子没播。”
第一条微博之后4小时,4月9日下午近3点,亲亲股份得到消息,启动公司“食品危机小组”应急程序,开会分析事态情况,决定作积极应对。
4月9日下午5点半左右,第一家媒体《新京报》记者采访亲亲股份。
4月10日,一些卖场马上要求亲亲出具相关声明,否则就让产品下架。
4月11日,亲亲向所有经销商、卖场发布产品声明,做安全承诺;并将情况反馈给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期间,亲亲保持客户服务电话畅通,和消费者沟通答疑,并正面回应各家媒体的采访。
泉州天线宝宝反应同样迅速。
4月9日下午,公司法务部向公司上报了网络质疑情况。
该公司马上同经销商、卖场、客户取得联系,发布果冻没有添加工业明胶的声明。
4月10日到4月13日,和行业协会、及同行企业联盟,由协会牵头积极回应澄清。
工业明胶无法检测
行业面临尴尬
事实上,对于食品安全的传言,相关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是最有效的回应。
但是,福建亲亲辛亚东表示:是否含有明胶,目前没有国家检测标准,没办法靠检测判断。只能靠企业诚信及法律责任,在产品标识上注明是否含有该种成分。
辛亚东的说法,反应了目前该行业的尴尬——目前工业明胶的检测技术须填补空白。
记者发现,在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工业明胶虽然在列,检测方式却是“无”。2011年,工信部在类似的警示中再次点名工业明胶,但检测方式仍未开发。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工业明胶是可溶于水的蛋白质,不像三聚氰胺本身就是化工物质,所以检测难度非常大。跟食用明胶所含物质很明确不同,工业明胶可能存在铅、汞等各种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而每种物质检测手段也不同,很难一一检测,必须通过多种子项指标检测。”他认为,检测手段的缺失和难度会造成工业明胶非法使用的可能,就如同此前三聚氰胺被漏检一样。
所以,建立健全检测方式和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
本文标题:福建果冻企业拟状告央视主持人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