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新生儿 > 婴儿喂养 > 正文
夜啼婴儿饮食调理
2013-02-01 21:50:24 来源:www.yunyuhome.com

   啼哭,是婴儿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宝宝人小,不会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要求和痛苦,如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疾病疼痛等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消除孩子的痛苦,宝宝就能停止啼哭。因此,这一切都不包括在夜啼的范畴内。

 

    夜啼的原因与疗法:

 

    我们这里所指的夜啼,是指婴儿每逢到了夜晚就会啼哭,但白天却一切如常,经过体检也没有异常情况发现,按照传统说法,称之为“夜哭郎”。民间旧时迷信,有宝宝丢了魂魄之说,甚至有夜间“不出三朝小儿能通神道、鬼域三界,不舍前生孽债缘分,因而夜啼前生”的荒诞和迷信说法。

 

    传统中医学辨证施治认为,小儿夜啼主要原因是:脾胃虚寒,寒痛而啼;按照脏腑五行运行经络原理分析,属于心经积热,热烦而啼;或属于昼有所惊,因惊而啼等。对症食疗法如下:

 

    ①脾胃虚寒。特点是每到夜间啼哭,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部发凉,睡觉时喜欢俯卧,食量少,人讷呆,大便稀薄。治疗宜温中散寒。

 

    a.葱根2根,切断,生姜2片,红糖15克,水煎开3分钟,热饮,多次服用。

 

    b.鸡骨头、猪骨头各250克,生姜50克,加入醋适量,加水炖煮1小时,取汁食用。

 

    c.粳米或糯米按普通方法煮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的饴糖,并可以加入葱丝、姜丝适量,多次服用。

 

    d.韭菜汁、姜汁各等份,开水冲服。

 

    ②心热受惊。这类症状在夜啼婴儿中最多见,特点是夜啼而伴有面赤唇红,烦躁不安,睡中易惊,舌黄便干等。治疗宜消心安神。

 

    淮小麦1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蝉衣3克,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健脾胃。

 

本文标题:夜啼婴儿饮食调理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yingyang/82361.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