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 孩子生长发育快,这是消化系统的功劳。消化系统像一架机器,昼夜不停地对吃进的食物进行加工。把蛋白质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把碳水化合物变成小分子的葡萄糖、乳糖,把脂肪变成小分子的脂肪酸,然后经肠道吸收,变成自己的营养物质,供人体生长发育需要。
婴儿的小肠相对比成人要长,以身高为标准,婴儿的小肠为身高的6倍,而成人只有4.5倍,肠壁也比成人薄,这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是肠壁薄、肌肉层少,容易胀气,婴儿的肚子一般是膨隆的,这是正常现象。
消化液的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1岁以内食物为乳类,胃液中的蛋白酶及脂肪酶均较发达,很适宜消化乳类。1岁以后随着食物种类的增加以及乳牙的萌生,消化液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淀粉酶开始增加,特别是在唾液中出现。消化液的杀菌能力也增强了,如唾液中出现少量能杀菌的硫氰化钾及硫氰酸钠,同时胃液酸度也增加l倍,酸性的环境使细菌难以生长。在食物种类复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细菌的侵入,消化液的这些变化对身体非常有利。
小儿的胃黏膜同呼吸道黏膜一样,比较娇嫩,含有丰富的血管。成人的胃呈鱼钩状,像个垂直的口袋,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像一个横放的口袋,其人口(贲门)肌肉松弛。胃的容量是逐渐增大的,新生儿只有30~50毫升,3个月为 100毫升,1岁为250毫升。胃排空的时间与食物种类密切相关,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为1~ 1.5小时。
牛奶排空慢是由于它含蛋白质质量较高,较难消化。食物通过整个肠道的时间与年龄和食物种类有关,新生儿为4~ 18小时,年长小儿为24小时;牛奶为48小时,青菜通过小肠只需3小时,豆类通过也快,因此应及时给小儿添加辅食。迟迟不加辅食的小儿由于总以乳类为主要食物,肠道蠕动不能加快,严重地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日后的厌食症,这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等到孩子大了,总不爱吃饭就成了大问题,那时再去纠正就很困难,应当在4~5个月时适时添加辅食。
消化功能的好坏,除注意孩子饮食情况外,还要观察大便。大便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孩子消化功能状况。婴儿期人乳喂养的大便为金黄色、均匀细腻的软膏状,微有酸味。牛奶喂养则不然,大便为淡黄色、均匀硬膏状,较粗糙,含有奶瓣,有干酪味,多为碱性。加辅食后的婴儿大便应成形,黄色有臭味。消化不良时,大便性状就改变了。
本文标题:孩子消化系统疾病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rwfq/9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