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来源。多动手,大脑才能聪明,切不可怕宝宝抓脸便给他戴上手套,或捆起来不让动。应当创造条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让宝宝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使孩子心灵手巧。
解开宝宝袋,把宝宝平放在床上,让他自由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
轻轻抚摩宝宝的双手,按摩手指,不断引起宝宝的抓握反射,输入刺激信息。当你用手指(或细棒)接触宝宝的手掌时,慢慢地他的小手能握住不放。
言语能力训练
当宝宝哭时,妈妈要用温和亲切的语调哄他,如“唉呀,宝宝怎么了?别哭了,妈妈在这儿呢”,并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喂奶时,轻轻呼唤他的乳名,反复对他说:“宝宝饿了,妈妈给你喂奶来了!”无论给孩子做什么事,都要用柔和亲切的声音、富于变化的语调与宝宝讲“悄悄话”。
在宝宝情绪好时,母子面对面,相距约20厘米,孩子会紧盯着你的脸和眼睛。当你们的目光碰在一起时,立即和宝宝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并做出多种面部表情,如张嘴、伸舌、呲牙、鼓腮、微笑等。
从出院第一天起,父母要经常逗宝宝笑。宝宝学会在大人逗乐时报以的微笑,与自己在睡觉时脸部肌肉收缩时的笑有所不同。大人逗乐是一种外界刺激,婴儿以笑来回应,是宝宝学习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所以美国的伊林沃夫认为:越早出现逗笑的婴儿越聪明。他观察第三天会笑的婴儿在6岁时智商为180。婴儿常在10—20天左右学会逗笑,如果42天仍不会逗笑应当密切观察,到56天还不会笑就有智力落后的可能。因此,父母要尽早逗宝宝笑,给宝宝创造模仿学习的条件。当宝宝第一次出现逗笑时,赶紧记录下日期,作为宝宝心理发展的重要资料。宝宝在快乐的情绪中,各感官(眼、耳、口、鼻、舌、身等)最灵敏,接受能力也最好。
再过7—10天宝宝会笑出声音,这也是应该记录的日期。
在宝宝啼哭之后,父母发出与宝宝哭声相同的声音,这时宝宝会试着再发声,几次此起彼伏后,宝宝喜欢上这种游戏声,渐渐地宝宝学会了叫而不是哭。这时父母可以把口张大一点,用“啊”来代替哭声逗引宝宝对答,渐渐地宝宝发出第一个元音。如果宝宝无意中出现另一个元音,无论是“噢”或“咿”,都应以肯定、赞扬的语气给以巩固强化,并且做下记录。
本文标题:新生儿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5019.html